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8238
  • 作      者:
    胡小平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粮食安全有着复杂的内涵,它贯穿于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由粮食的生产保障、储备保障、流通保障、进出口保障和应急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构建了一个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企业储备与国家储备的协调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企业层面,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利益诉求必然导致企业对其储备规模进行动态调整,这种调整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看不见的手”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企业正常的以原料保障为目标的储备规模调整,还是纯粹以市场投机为目标的储备调整,都是正常的,合法的商业行为。从企业角度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属于国家战略,本不属于企业的责任。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应当将政府责任强加给企业,对企业的储备操作进行“逆向”或“顺向”的指责。二是国家层面,由于保障粮食市场稳定是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市场供给、价格进行调控,确保粮食生产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对政府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简单依靠行政命令,指令式的直接调控措施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的调控体制是依靠价格、金融等多种政策工具的间接调控,政策的制定不仅要充分考虑市场粮食供需的形势,还要综合考量各市场主体的反应和预期行为。如果国家选择的调控时机不准确或者对政策效果滞后效应的忽视,就可能出现所谓“反向调控”的现象。三是中储粮层面,作为国家储备调控政策的实施载体,一方面,粮食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储藏的时间期限和轮换要求,一般稻谷每三年就要轮换一次,因此,无论粮价是否在合理的区间运行,每年的轮换任务也必须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粮食储备的吞吐调控机制也存在局限性。此外,中储粮除执行国家政策性储备职能外,本身也是隶属于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经济效益事关领导绩效考核和员工切身利益。这难免导致政策性职能与经营职能的冲突,这也使中储粮在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时有相机决策的可能。
  综合上述分析,本书认为,国家对企业粮食储备的调控首先应当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以经济手段调控为主导,避免出现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行政干预。可以通过对企业收购资金贷款利率、贷款条件的动态调整等手段控制企业流动性。其次,研究储备调控的吞吐规模时,要充分考量企业对粮价运行和对国家储备调整的预期,避免政策强度不足或反应过度。最后,要加强对粮食收购许可证发放的审查和管理。建议实施粮食收购资格期限制,根据粮食供求形势动态管理粮食收购资格证数量和办证标准,当粮食出现短缺和价格上涨时,暂停发放新的收购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其构成

第二章 我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我国粮食需求特征分析
第二节 非食物用粮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食物用粮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中国粮食需求品种结构分析及预测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我国粮食生产保障体系研究(之一)
——我国粮食生产状况
第一节 粮食生产保障及其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第三节 我国粮食持续增产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我国粮食生产保障体系研究(之二)
——耕地资源保护与中低产田改造
第一节 耕地资源保护
第二节 中低产田改造

第五章 我国粮食生产保障体系研究(之三)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农业基础设施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第三节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我国粮食生产保障体系研究(之四)
——粮食生产技术推广与制度保障
第一节 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
第二节 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的现状研究
第三节 农业科技推广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第四节 构建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及保障机制

第七章 我国粮食生产保障体系研究(之五)
——粮食生产经营形式创新
第一节 小规模分户经营方式对粮食生产的约束
第二节 粮食生产经营形式创新的实现途径——规模经营
第三节 推进规模经营的难点——土地集中
第四节 规模经营的模式及其利弊
第五节 政策保障

第八章 我国粮食生产保障体系研究(之六)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生产者利益保护
第一节 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粮价调控目标与生产价格形成
第三节 粮食生产价格决定机制的改革思路
第四节 生产价格与粮食产量变动的定量检验
第五节 粮食生产价格的合理运行

第九章 粮食储备保障体系研究
第一节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基本情况
第二节 我国粮食储备目标定位及合理规模
第三节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研究
第四节 国家粮食储备的宏观调控

第十章 粮食流通保障体系研究
第一节 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在粮食安全中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我国粮食流通体系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我国粮食流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特点
第五节 政府宏观调控粮食流通市场的绩效评价
第六节 粮食流通体系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第七节 优化我国粮食流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粮食进出口贸易保障体系研究
第一节 国际粮食贸易总体情况
第二节 国际粮食贸易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第四节 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节我国粮食供求关系
第五节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突发事件下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第一节 突发事件下粮食安全问题的表现:粮食公共事件与
粮食公共危机
第二节 粮食公共危机的产生机理与基本特征
第三节 粮食公共危机演变路径与管理目标分析
——基于汶川特大地震及后续灾害期间的粮食公共危机管理
第四节 粮食公共危机的消费者视角:抢购风的产生与影响因素
——基于四川省21个大中型城市消费者问卷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粮食公共危机预警、分级与管理原则
第六节 粮食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与防范、管理的对策
第七节 粮食公共危机管理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