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稳粮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2406
  • 作      者:
    汪金敖, 丁爱群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软科学研究丛书:稳粮增收长效机制研究》从粮价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人手,阐述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特殊性,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讨论了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要素,探讨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粮食的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建立我国稳粮增收的长效机制。《中国软科学研究丛书:稳粮增收长效机制研究》适合从事“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3)结构调整援助缺乏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缓慢。在需求约束的情况下,简单的农业增产并不能保证农民增收,甚至还会出现增产减收的情况。改革开放前,农产品供不应求,处于缺乏时期,只要农业能增产,农民就能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逐步发生变化,目前农产品供大于求,处于买方市场,这样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价格,依靠提高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余地不大。而且,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价格补贴的总量受到限制。因此依靠增加产量和提高价格来促使农民增收的途径难以再继续下去,在现阶段和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依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需要方方面面的援助,建立专门针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体系。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援助缺乏,调整面临诸多困难、步伐缓慢。主要表现如下: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滞后,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调;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阻;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
  (4)农村教育支出偏低导致农民增收面临人力资本约束。我国现有的农村教育供给制度导致农民增收面临人力资本约束。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基本上是以乡、村自筹经费为主的民办义务教育。这样的教育供给制度增加了农民的额外负担,许多农村居民无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使得农民的自身素质难以提高。对素质不高的劳动力,第一,降低了他们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使其生产决策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盲目性,加大了农民的经营风险和农产品市场的波动。第二,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第三,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使农村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大为减弱,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消除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致力的重要工作。但直至今天,“三农”难题远未破解,二元结构的矛盾又呈现加剧发展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我们以往都是孤立地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我们仅仅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民论农民,这样孤立的视角及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三农”问题成为一个无解的方程。实践也证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已经不在于农业和农村本身,而在于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因此要破解“三农”难题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仅仅在农业和农村领域进行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国民经济的宏观层面人手,在调整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层面的体制改革。
  ……
展开
目录
总序(张来武)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全球粮价暴涨: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警示
第二节 历史的沉痛教训:中国粮食特殊地位的考察与分析
第三节 警钟必须长鸣:中国粮食安全险象环生

第二章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现状
第一节 粮食主产区的界定
第二节 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状况
第三节 中国粮食产业发展及其市场状况
第四节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状况

第三章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特殊性与瓶颈分析
第一节 粮食主产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阶段变化
第二节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阶段与增长特征
第四节 粮食主产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制约瓶颈分析

第四章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要素分析
第一节 农业支持政策的规范经济理论
第二节 农产品价格变动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粮食价格变动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粮食政策在粮食主产区的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主要粮食政策回顾
第二节 粮食支持政策与农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个案分析:对粮食主产区湖南省的专项调查与分析

第六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支持政策实践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实践及中美比较
第二节 欧盟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实践及中欧比较
第三节 日本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实践及中日比较
第四节 国外经验对完善我国粮食财政支持政策的启示

第七章 建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主产区投入机制
第一节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湖南省农民增收的最大瓶颈
第三节 构建湖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

第八章 建立以保障粮农土地经营权和支配权为突破口的改革机制
第一节 农村综合改革历程与内涵演变
第二节 粮食主产区的土地制度创新
第三节 粮食主产区的经营方式创新
第四节 粮食主产区农村综合改革方向

第九章 建立以提高粮食品质和创造品牌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机制
第一节 科技创新在农民持续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方向和任务
第三节 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的框架设计
第四节 加速粮食主产区科技创新的对策措施

第十章 建立以粮食直补政策为重要支点的公共财政强农机制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农原则
第三节 我国公共财政支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建立科学完善的粮食主产区公共财政补贴体系
第五节 发达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公共财政措施
第六节 加强粮食补贴法制建设,建立粮食主产区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系

第十一章 建立以延伸粮食增值链条为切入点的新型工业化推进机制
第一节 有效实现粮食产业化整合
第二节 加强粮食供求市场资源整合
第三节 加强粮食的加工增值转化,延长粮食产业链
……
第十二章 建立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的产业组织整合机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