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嫂迫于生计改嫁到另一个县,留下了三个孩子,老大老三就跟着自己的二叔家过,老人收养了老二。但收养时已经很大了,所以称呼老人为二爷(读音为ai)二娘(意思是二叔二婶)。收养的女儿也是附近人家的,女儿也知道自己的身世,还去亲生父母家住了一年,所以老人的身份就比较尴尬,不知道是有儿有女还是算无儿无女。老人的儿子儿媳基本上不管老人,10年来,只得到儿子儿媳的1000元钱。女儿嫁到了附近,则时常回来看看,但不供养老人,因为当地的习惯是女儿不在赡养者的行列。男性老人还具有劳动能力,但女性老人完全瘫痪了,不仅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在过去,男老人自己要种地,要照顾老伴,还要支付老伴的医药费,日子过得很紧张。这几年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低保制度等措施后,老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老人一家获得的补助有低保,残疾人补助及每个月60元的新农保退休金,极大地缓解了老人的生活压力。
剩下的18人完全依靠自己供养,但子女会不定期地给一些补助。这些老人中有两类老人经济条件比较好,一类老人是子女中有人在城里有正式工作的,虽然没有严格规定每个子女每个月给老人多少经济支持,但有正式工作的子女给老人的补贴都比较多,一般都主动承担老人的大部分明显的开支,比如买大宗的电器,支付老人的医疗费用等。有些有正式工作的子女不仅承担老人的大部分费用,还贴补留在家乡的比较贫困的兄弟姐妹,比如有一户老人的大女儿在城里一所中学任教,就把自己的侄女(弟弟家的孩子)也带在身边,支付侄女的生活费及学费,留在家里的弟弟弟媳对姐姐很感谢,对家里的老人就很孝顺,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就比较高。另一类老人是有女儿嫁到外省去的,特别是嫁到沿海发达地区,这样的女儿女婿给老人的经济支持也很多。嫁到外省去的女性一般自身条件都不错,小家庭的经济条件远比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好,她们承担了绝大多数养老义务,而这些女性还是外出务工的弟弟妹妹们找到工作的桥梁,弟弟妹妹出于对姐姐的感激,也会对父母比较孝顺。其中有一户老人的女儿嫁到江苏后,弟弟们都在姐姐的介绍下来到江苏务工,收入远比那些自己找工作的务工人员要高,也没有吃苦受骗,妹妹也由姐姐介绍嫁到江苏,一家人经济条件都不错,对老人就不会很吝啬。
总的来说,这个群体的老人主要依靠劳动养老、退休金养老、配偶养老、子女养老等多种渠道的经济支持,经济条件虽然不宽裕,生活质量也不高,但应付日常开支也足够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