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能源决策:1973-1974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4079
  • 作      者:
    刘悦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为解密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作者收集了数干份美、英、日和阿拉伯国家的原始档案文献,其中包括储存在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中的解密文献(其中大部分没有形成数字文本,不能网上检索);英联邦外交部海外文件;日本的外交记录公开文件等。通过解读文件,再现了危机中的大国博弈,揭示了1973年油价飙升的真相,解密大国决策的过程,还原石油危机的历史。
  1973年9月18日,沙特能源部长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向美国发出警告:“如果美国不能解决阿以争端,沙特将实行石油减产。”
  美国参议员亨利杰克逊:“他们可以喝掉他们的石油或者在里面游泳,我们不需要它。”
  查理德尼克松:“1973年至1974年的那个冬季,美国与未来发生了遭遇战。当我们第一次认识到我们长期以来想当然地以为无比富饶的能源,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取之不尽的时候,我们的国民经历了一次认识问题上的里程碑。”
  1974年1月17日,亚马尼承认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荷兰的石油禁运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仍持续有大量的石油流入美国和荷兰。
  亨利基辛格:“能源危机有三个方面:第一,石油禁运;第二,供应不足,最后,价格急剧上涨。我们要认识到,单边主义只会削弱我们自己。只有消费和进口世界能源85%的国家联合起来才能实现我们的利益最大化。”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曾应俄克拉何马州中心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之邀,作为中国教育部公派的访问学者于2007-2009年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获英语、中文两个学士学位,取得了世界历史专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国际关系专业的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能源政策。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国能源决策:解密1973-1974年全球石油危机》主要以1973-1974年石油危机期间的美国政策为研究课题,通过刚解密的档案材料和相关二手资料还原考据这段历史,同时解析归纳美国在石油危机爆发期间政策制定的特点。
  “石油危机”作为20世纪的新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后,由于石油商品的相对短缺或其价格的骤然上升,导致能源供应短缺,由此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史上共爆发三次石油危机,都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这主要是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石油已经逐步在多方面替代煤炭成为现代工业的主要能源支柱之一。煤炭一直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主要能源,这种优势保持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首位,①人类从此进入了“石油时代”。⑦石油作为一种新型能源,虽兼有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但石油在历史上取代煤炭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价格很低廉,一直是廉价能源的代名词。在中东勘探出大量的石油储备之后,中东的石油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桶1美元左右,在美国,人们一直相信廉价的石油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美国人经常形容沙特的石油和水一样便宜。廉价的中东石油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能源基础,以美国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在20世纪70年代都已经严重依赖波斯湾的石油。数据表明,到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所出产的石油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5%。①如此,石油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能源,被波斯湾的少数阿拉伯国家所掌控,这使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具备了进行能源垄断的条件,从而为“石油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将“石油武器”带上了历史舞台,把世界石油体系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同时严重影响了当时的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能源决策:解密1973-1974年全球石油危机》希望将对1973~1974年石油危机的研究和美国的政策联系起来,在“石油危机”中论述美国外交政策和能源政策的转变,考察1973一1974年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政策。同时,分别论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美国决策层政策制定的影响,以及其决策与石油生产国、石油消费国、国际石油公司和主要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引言、五个章节和附录。具体内容如下:引言主要介绍了《大国能源决策:解密1973-1974年全球石油危机》的研究方法、思路、意义和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首先以背景的形式介绍了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原油出产地、原油提炼能力及世界石油消费和供应;其次介绍了“二战”之后美国石油外交的总体情况,其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艾森豪威尔政府、肯尼迪政府、约翰逊政府,以及尼克松政府第一任期的石油外交政策。第二章主要解析了从十月战争爆发后到针对美国的阿拉伯国家开始石油禁运期间的美国外交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对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的各方评估,美国面对阿拉伯国家发出的运用石油武器警告的对策,并介绍了美国在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政策最终导致石油禁运的过程。第三章主要解析了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对策,以时间为主线,先后介绍了美国政府同国际石油公司合作的政策、美国的能源自给政策、美国拉拢阿拉伯国家的政策、美国对盟国的政策。第四章介绍的是石油危机后美国石油政策的调整,从四个方面人手,首先是石油危机后美国对中东政策的调整,其次是美国对盟国政策的调整,再次是美国倡导下的国际能源大会的召开和国际能源组织的成立,最后是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章末总结了石油危机期间的决策特点。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附录节选收录了相关的美国解密档案原文。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对中东的石油政策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为了中东油库的稳定提出了平衡政策,即支持发展中东的各方面势力,努力改善与埃及的关系。①但由于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矛盾,肯尼迪政府的平衡政策在实际上却无法贯彻执行。埃及在平衡政策中反倒和美国越走越远,以色列同美国的关系却在肯尼迪时期得到了加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与以色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引发了“六日战争”和阿拉伯国家针对西方的石油禁运,美国组织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对石油进行调配,并力图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来确保其石油的战略安全。
  1.肯尼迪政府的平衡政策
  肯尼迪政府的石油政策目标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石油政策是相同的,即在国内政策上保存美国国内石油的战略储备,在国际政策上以确保中东的石油产出来支持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在目标相同的同时,肯尼迪政府在具体政策制定上却与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有所区别。
  肯尼迪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采取拉拢与威慑相结合的方式,在持续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同时,对中东采取平衡政策。②主要表现在肯尼迪政府对中东的激进阿拉伯政府采取拉拢的政策,他认为中东的民族主义运动不同于社会主义运动;对以色列的支持更加有力,他将以色列看做中东先进制度的代表,认为以色列的社会繁荣将在中东树立西方式的先进社会形式的典范。肯尼迪希望通过美国的对外政策,让以色列和以埃及为代表的激进阿拉伯国家以及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保守阿拉伯国家在中东达到实力均衡,在美国的调解下实现和平共处,从而为中东油库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肯尼迪政府平衡政策的实施重点主要是针对以色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
  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之间一直争端不断,而以色列的建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矛盾,促使他们一直对外。就以色列历史而言,公元前1211年,它最初是作为一个民族而不是地名出现的,这是它可查的最早记载。在过去的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犹太人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的以色列被视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犹太人也一直怀有返回以色列的梦想,早在18世纪便出现了数波小型回归潮,至今海外的犹太人也在经济和外交上给以色列提供帮助。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他们在土地、能源上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关系也日趋紧张。1896年后,以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为首的犹太人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们在国外发起了一系列复国主义运动,意在号召散落在各国的犹太人回归以色列,建立国家,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西奥多·赫茨尔又召集了首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通过成立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即通过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来解决居住问题,以及成立犹太国民基金来帮助以色列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建立“一个得到世间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 “石油危机”的概念界定
二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三 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 二战后到1973年前的美国石油政策
第一节 背景
一 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
二 世界主要的原油出产地
三 世界石油的提炼能力
四 世界石油的消费和供应
五 石油的国际贸易流向
六 美国石油的供求情况
第二节 二战后美国的石油外交政策
一 二战后美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二 美国对石油卡特尔的遏制
三 美国国内的控制石油进口政策
四 美国石油权利的削弱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兴起
第三节 石油危机前美国对中东的石油政策
一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东的石油政策
二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对中东的石油政策
第四节 第一届尼克松政府的石油政策
一 第一届尼克松政府的石油进口政策
二 总统公开声明和进口配额的取消

第二章 从十月战争到石油禁运
第一节 美国各方对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的评估
一 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
二 美国对阿拉伯国家向美国使用石油武器的评估
三 美国在阿以战争中所采取的政策
第二节 十月战争的爆发和石油武器的运用
一 美国对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警告的态度
二 十月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对策
三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的单方提价减产
第三节 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和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的开始
一 十月战争和美国对以色列的紧急援助
二 尼克松时期的对以军援政策
三 沙特宣布石油禁运的开始

第三章 石油危机和美国的对策
第一节 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和美国能源自给政策
一 美国领导下的国际石油公司“苦难均分”的石油配给政策
二 尼克松的能源自给宣言
第二节 美国对粮食禁运和军事夺取油田政策的评估
一 美国对粮食禁运政策评估
二 美国对军事占领油田政策评估
三 阿拉伯国家自爆油田的威胁
四 盟国反对政策对美国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改善与激进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政策
一 美国帮助埃及第三军脱险
二 美国在联合国范围内调解阿以矛盾以缓和石油危机
三 基辛格达成埃以脱离协定为石油禁运解除提供条件
第四节 美国拉拢温和阿拉伯国家的政策
一 美国支持伊朗和沙特的双柱政策
二 美国争取沙特以解除石油禁运
三 美国针对德黑兰会议及油价上涨的对策
第五节 美国的外交努力和石油禁运的解除
一 美国和盟国之间的矛盾
二 美国政策下的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矛盾
三 美国的外交努力和石油输出国大会对石油禁运的解除

第四章 石油危机后美国石油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石油危机后美国中东的石油政策
一 美国援助沙特保证石油安全供应
二 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军事援助
第二节 美国联合石油消费国抵制石油输出国的努力
一 与英国对石油问题的协商
二 美国试图联合西欧和日本的政策
第三节 美国倡导下的国际能源组织的成立
一 美国组织的石油消费国的联合和石油消费国大会
二 国际能源组织的成立
第四节 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 石油产品禁运和涨价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二 石油危机对美国贸易的影响
三 美国应对石油危机的政策及影响
四 石油危机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
结语
一 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决策层
二 石油危机期间的决策特点
三 总结

第五章 研究价值评估与展望
一 对现有原始文献的整理
二 国外学者对“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的研究状况
三 国内学者对“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的研究状况

附录
参考文献
一 美国档案文件
二 英国相关文件
三 英文著作
四 英文硕博论文
五 英文期刊论文
六 中文译著
七 中文著作
八 中文硕博论文
九 中文期刊论文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