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1.2.2 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贸易与碳排放
1.2.4 减少二氧化碳相关政策与经济手段
1.2.5 碳排放强度研究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2.1 中国能源消费状况
2.2 二氧化碳排放状况
2.3 中国碳排放强度总体状况
2.4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
2.5 中国碳排放强度发展趋势
2.5.1 ARIMA和釶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2.5.2 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的ARIMA建立过程
2.5.3 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3.1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单因素分析
3.1.1 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分析
3.1.2 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3.1.3 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3.1.4 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3.1.5 能源价格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3.1.6 对外贸易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3.1.7 人口规模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分析
3.1.8 人口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影响
3.2 中国碳排放强度演变的多因素动态冲击响应
3.2.1 基于VAR模型的碳排放强度与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分析
3.2.2 碳排放强度的脉冲响应分析
3.2.3 碳排放强度的方差分解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研究
4.1 完全分解模型
4.1.1 数学原理
4.1.2 碳排放强度模型
4.2 地区层面碳排放强度分解
4.2.1 数据来源说明
4.2.2 省际层面碳排放强度变化分解
4.2.3 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分解
4.2.4 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效应
4.2.5 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4.3 产业层面碳排放强度分解
4.3.1 数据来源说明
4.3.2 三大产业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分解
4.3.3 宏观六部门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分析
4.3.4 中国产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4.4 工业行业层面碳排放强度影响分解
4.4.1 数据来源说明
4.4.2 工业行业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分解
4.4.3 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5.1 中国地区碳排放强度总体状况
5.1.1 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分布格局
5.1.2 碳排放强度总体差异的演变趋势
5.1.3 中周碳排放强度差异演变的成因分析
5.2 中国碳排放强度总体差异的地区结构分解
5.3 中国地区碳排放强度收敛性分析
5.3.1 收敛性概念和空间效应
5.3.2 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5.3.3 中国地区碳排放强度绝对馐樟残苑治?
5.3.4 俱乐部收敛实证分析
5.3.5 中国地区碳排放强度的条件馐樟驳氖抵し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潜力及目标分解
6.1 中国碳排放强度效率分析
6.1.1 碳排放效率
6.1.2 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6.1.3 中国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分析
6.2 中同碳排放强度效率测度分析
6.3 中国省份碳排放强度下降潜力分析
6.4 地区碳减排承诺额度分配
6.4.1 中国碳强度目标的分配指标体系的建立
6.4.2 中国地区碳强度目标的分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碳排放强度减排路径仿真研究
7.1 系统动力学研究碳排放强度问题的适用性
7.2 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
7.2.1 中国碳排放强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7.2.2 模型的边界
7.2.3 模型的假设
7.2.4 因果回路图
7.2.5 模型的变量及相互关系
7.2.6 存量流量图
7.2.7 初始值、常数值的确定
7.3 中国碳排放强度系统动力学模拟
7.3.1 模型测试
7.3.2 系统行为的仿真和分析
7.4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中国碳减排路径选择
7.4.1 中国碳减排的路径探索
7.4.2 情景分析与政箫模拟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