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技术产业多样化指数及特征分析
表5-2列出了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相对多样化指数的情况,可以发现这些数据具有以下特征:
1.随着时间推移,相对多样化指标在均值上呈现交替升降的小波浪线形状
总体上,相对多样化指标的均值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从1997年的1.8839上升到2000年的1.9808.之后下降至2004年1.1467,而后回升至2011年的1.8568(见图5-4)。相对多样化的小波浪线形状与相对专业化的抛物线形状有明显的不同,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总体上,相对多样化指标呈现了下降趋势,而专业化指标则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了当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仍然以区域专业化为特征。与此同时,如果地区间的交易成本较高、区域之间的开放度较低,同样会导致区域多样化的提高。这是因为,如果交易成本较高,区域之间的自由贸易便受到一定限制,区域一体化水平较低,则各个区域只能倾向于自给自足,建立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多样化程度则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地区之间长期形成的“条块分割”的格局正在不断被打破,人口流动和资金、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越来越频繁,相对多样化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相对多样化指标的最大值为8.0172,出现在2001年的江苏省,表明了该省高技术产业的子行业分布相对均衡。
2.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多样化水平较高;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多样化水平较低
从数值大小分类,可以把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专业化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1.5以下),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重庆等省、市,这些地区的相对多样化水平较高;二是专业化指数保持在较低水平(1.5以上),有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这些地区的相对多样化水平较低。从中可以大致地看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多样化水平较高,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多样化水平反而较低。这与相对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大致呈现负相关的状况正好相反,说明了经济发达的省、市都力图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各种行业,建立一个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集聚经济理论中,城市化经济反映的是城市规模的外部经济,即多个行业向城市地区集中形成的聚集经济,多样化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特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明显,正印证了上述理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