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分考虑不同增长机会下,实现薪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的匹配。
股东应当根据公司所具有的增长机会,权衡风险的不同效应,从而实现薪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的匹配。风险具有误导业绩判断和增大项目期望价值双重效应,在蕴含不同增长机会的公司中,风险效应的相对势力存在差别。在那些蕴含着较大增长机会的公司中,项目投资频繁发生,且管理层具有更强的投资偏好。另外,项目投资一般具有灵活性,这便赋予项目增长期权价值。风险越大,增长期权价值越大,项目期望价值也越高。因此,在蕴含增长机会的公司中,风险的正面效应处于强势位置。此时,股东给予管理层更大比例的随业绩变动的薪酬,不仅可以避免管理层损害股东财富的过度投资,还可以激励管理层投入更大的经营努力。股东可以通过给予管理层更多的股权和期权来实现这一过程;而在那些缺乏增长机会的公司中,风险更多地表现为误导股东对管理层的业绩判断。此时,股东给予管理层相对较小的随业绩变动的薪酬,可以节约激励成本。
(3)关注会计盈余质量,实现薪酬契约会计监督的功能。
由于将会计盈余纳入薪酬契约中对盈余管理具有内生性的激励,而低质量的会计盈余不仅导致无效的薪酬风险暴露,还增大激励成本。因此,理论与实务界曾出现质疑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声音。国外的研究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价类指标开始替代会计类指标成为主要的薪酬契约业绩基础。然而,使用股价类指标并不能杜绝管理层操纵盈余的行为。相反,其还引发了21世纪初爆发的财务舞弊风波。
在资本市场有效的前提下,由于股价客观反映了管理层决策所带来的当期现金流变化,因此,它作为业绩指标的信息含量高于会计业绩。然而,由于资本市场功能锁定现象以及噪音交易者的存在,将股价纳入薪酬契约依然会产生对盈余管理的内生性激励,因为会计盈余与股价存在增量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限制管理层操纵盈余,仅仅通过以股价代替会计盈余作为业绩基础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提升盈余质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