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农”续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63856
  • 作      者:
    陆学艺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土地之恋——创“三农”理论时刻到田野去测量“三农”之温度
  赤子之心——探究摒弃权宜之计而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之途径
  当初,他以社会学家的冷静主编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今天,他推出《“三农”续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这部关系重大的实践学说。咨政价值、学术品位与生动性高度融合。

 

展开
作者简介

  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2000年至今兼任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社会学和“三农”问题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课题。他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持续畅销,影响很大。
  主要著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主编)、《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主编)、《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著)、《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著)、《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主编)、《三农论》(著)、《“三农”新论》(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土地之恋——创“三农”理论时刻到田野去测量“三农”之温度
  《三农”续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是作者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最新研究专著。分为四章:一、“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二、“新农村建设”;三、“农民工问题”;四、“城乡统筹与社会建设”。
  作为我国“三农”理论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作者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精确的现实坐标,以科学实证的态度,极其用心地长期研究“三农”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者以探索最佳出路为目的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和提出政策建议,并被高层吸纳,推进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改革与进步,咨政价值、学术品位与生动性高度融合。
  《三农”续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在于:1.作为亲历者,他对农村第一步改革进行了回顾和总结;2.他在2008年明确提出:农村已进入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三个发展的黄金期,但“三农”形势仍很严峻,其本质是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需要进行第二步改革,户籍、土地和财政制度是改革的关键内容;3.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任务前景、实现路径进行了预测和判断;4.指出“农民工”是世界工业化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从体制和机制入手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5.对于城乡统筹和社会建设,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和实现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1978年10月初,新华社内刊发表了我在8月写就的一篇文章,名为“关于加速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经中国社科院领导特准,我从哲学研究所出来,专门从事农村问题的调查研究。1987年,组织上调我到社会学研究所工作以后,社会学所的行政和科研成了我的主业,但一有机会,我还是常常到各地农村去调研。30年来,到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调研,同农业系统的多个部门打交道,探讨“三农”问题的学问。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突破的。一开始,就搞得轰轰烈烈、成效卓著,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为农村第二步改革没有跟上,农村形势时晴时阴,变化不定。3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风风雨雨,我都亲身经历了,深有感受。现就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个回顾。
  一、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
  斯大林1929年在苏联搞农业集体化,形成了集体农庄体制,从此,苏联的农业就陷入了泥坑。俄罗斯原来是欧洲的粮仓,集体农庄把苏联弄得粮食和农产品长期短缺,只好靠进口美国粮食来填饱人民的肚子。实践证明,集体农庄这套体制不符合经济人的原理,不适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注定要失败的。但苏联的宣传机器很强,把集体农庄吹得神乎其神,蒙骗了很多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土地改革,调动了5亿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迎来了农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形势本来是很好的。1953年我国开始搞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不久就产生了城乡和工业农业矛盾。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紧张,棉花等工业原料紧张。于是就实行粮棉油的统购统销,接着实行生猪等的派购制度,遭到了广大农民的强烈抵制。实践发现,国家要从上亿个农户那里统派购粮油和棉花等工业原料,成本太高。于是就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
  包产到户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生产队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分配、定产到田、责任到户,对农户实行包产量、包工分、包费用;双方签订合同,超产者奖、欠产者罚。一年签一次合同,秋后社员按定产合同向生产队交粮食等农产品,统一核算后,再按合同向社员分粮分钱。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早在1956年就有了,几起几落,肥西县山南区的包产到户,只是又重新恢复,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包干到户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大潮中的新创造。它的直接来源是凤阳在1979年实行的大包干到组。小岗村因为历史原因,连几家一起干也合不拢、搞不好,就把组的责任田和任务分到户,所以开始这里叫小包干(到户)。但这实际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表面上是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简化,省去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繁琐手续,实质上则是免去了生产队这一级的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组织。后来的实践证明,生产队这个原来的基本核算单位,在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即包干到户)以后,绝大部分的生产队就名存实亡,这一层级的集体经济组织就不再存在了。社员自主经营承包的责任田,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我家自己的。这样责任更明确、利益更直接、方法更简便,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据我在1980年代的调查,那时有关部门的统计,1980年12月全国搞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9.4%,搞包干到户的占5%,到全国双包责任制推广以后,到1981年10月,包产到户占7.1%,包干到户占38%,到1982年6月,搞包产到户的占4.9%,包干到户的占67%。可见,自1981年以后,许多生产队就直接搞包干到户,搞了包产到户的也转为搞包干到户。到1983年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绝大部分都是搞的包干(乾)到户。所以我们后来说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把大包干纪念馆建在凤阳小岗村是有道理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
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农村发展的三个“黄金时代”和粮食安全问题
把东北平原建成中国未来的大粮仓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实一步
给农民更多优惠
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
解决好“三农”问题亟需农村第二步改革
新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新旧临界点开始建设新农村
让农民当家做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点
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要给农民自主权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食粮和智力支持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现行土地制度
把保护耕地的权力交给农民
土地与地产:当前城乡社会的两个主要问题
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意见
农业社会学,贵在突出实践价值
农民工问题
从体制和机制入手解决农民工问题
一论农民工
二论农民工
三论农民工
四论农民工
“农二代”难题:发达地区要做出一些牺牲
个案剖析:一个善良的农民工为什么成了杀人犯
城乡统筹与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路径
成都正在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
城中村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阶段
城郊农村实现城市化的好模式--宁波江东区调查
县域现代化的中国意义之一--晋江模式发展30年改革调研
县域现代化的中国意义之二--解读晋江
太仓实践者:县官是县域经济的领头人
昆山改革发展经验剖析
对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强社会建设 实现社会现代化
在2012年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的演讲
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当务之急
后记:我做“三农”研究,是从芦城开始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