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都在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国外农产品提出了许多变相的限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出口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肉类、水产品等因不符合进口国“绿色条款”,而遭到预警通报、退货、销毁、禁止入境,甚至暂停进口的事件频频发生。“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已成为继关税、许可证、配额等之后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为了削弱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设置了“绿色壁垒”,而且技术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的阻力也相应增大。例如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加到62种,其标准总体比原先提高了250多倍。又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0.1~01.3μg/kg,远超过日本标准(50μg/kg)、美国标准(4~5μg/kg),以至于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也常常达不到这个标准。日本为了阻拦中国菠菜对其出口,2002年4月公布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01mg/kg,这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既远远严于日本蔬菜中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限量(比毒死蜱高10倍以上),又大大超过美国、欧盟及国际组织标准(0.05mg/kg)。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农产品范围越来越大,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的范围不断增大,现已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茶等大部分农产品。2002年1月,欧洲以中国出口的小龙虾所含氯霉素超标为由,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这导致中国10多亿美元的水产品,畜、禽等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一个发达国家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壁垒后,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行技术壁垒。沙特阿拉伯暂停了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2002年1月,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产品的检测,这些技术壁垒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美国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技术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十分困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