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棉花生产投入,提高棉花比较效益
中国棉花生产比较效益逐渐降低,与其他作物的争地矛盾突出,不利于棉花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多筹并举提高棉花比较效益。一是加大棉花生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参照粮食增加棉花生产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在棉机使用上,除对采棉机进行补贴外,还要在财政上支持其他棉机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2008年起,农业部相继实施了现代棉花产业体系建设和棉花高产创建项目。产业体系建设采取了岗位科学家与试验站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进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则在各地探索出一条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收益的新路径,有效发挥了示范作用。今后棉花技术应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并整合育种、栽培、植保、机械化等各环节技术,形成合力提高棉花生产效率。三是大力发展棉花生产机械化。机械化发展是替代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棉花生产发展最迫切的要求。尽管户均棉花生产规模小、棉机推广应用受限制,但可以考虑通过土地流转或成立合作社、棉机协会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此外,要积极研发适合小规模生产实际的棉机。
(二)完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稳定棉花生产
国内棉花产业稳定发展是纺织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尽管我国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棉花供给的不足,但考虑到棉农生计和产业安全,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自给水平,不能全部依靠进口。当前稳定棉花生产的关键是防止棉价下跌过快、棉价过低导致棉花生产出现较大滑坡,同时也要防止棉价过快上涨时棉农的过度反应。在过去一年多棉价过快下跌的周期中,为避免低棉价对棉花生产的冲击,我国实施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国内棉花市场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给棉农吃了定心丸。但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纺织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因而遭到质疑。事实上,国内外棉价倒挂并非导致纺织企业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纺织品需求疲软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不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农民利益难以保障,生产出现较大滑坡,那么在下一轮棉价较快上涨的周期中,我们可调控的余地小,受制于外,更不利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要坚持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针对临时收储政策导致的库存积压严重、国内外价格倒挂的现象,要不断改进临时收储政策的实现形式,可配套实行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政策。
(三)充分利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棉花产业发展
人世以来,棉花进口贸易在解决国内棉花供给不足、调节棉花资源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对棉花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制度,配额内实施低关税,配额外一定数量的进口实行滑准税,即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进口商品价格越低,其进口关税税率越高。当有大量低价棉进口时,滑准税的征收相当于为进口棉花价格设置了底限,可以减少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确保棉农收益。配额管理和滑准税政策使得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保护国内棉花产业有机结合,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应该继续实施下去。而2012年情况较为特殊,在国内资源较为充裕、国家大量收储的情况下,棉花进口量依然大幅增加,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如何调整贸易细则,平衡国内外棉花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缓解库存压力、调控进口,国家采取了国储棉抛售与滑准税配额发放按3:1比例搭配的措施,有效地平衡了国家的收储压力和企业利益。未来有关部门应继续完善进口棉配额发放办法,更好地平衡纺织企业进口需要和国内棉花产业发展需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