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关于中国农地流转的一个制度分析:范式、实证与反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79643
  • 作      者:
    刘文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文勇,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农地制度,农产品贸易,中国模式。
展开
内容介绍
  现存文献中关于农地流转问题的内容可谓汗牛充栋。已有文献不但着力描述了当前中国农地流转的规模、形式与特质等诸多方面,也探讨了农地流转对于农地利用效率乃至农户收入的影响,更有诸多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这浩瀚的文献无疑为分析中国的农地流转问题提供了大量实证材料。但这诸多的研究仍有未及之处:它们大抵各自为政,忙于在实证中解释具体现象,而研究范式则几乎并无路径可循。《关于中国农地流转的一个制度分析:范式、实证与反思/“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经济问题丛书》事实上是一种尝试,在对现存文献进行归纳与评述后,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地流转的过程进行“分角度、分要素”的逐步分析,尝试构造出这样一个农地流转研究范式:它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独特基础之上,以政府主导的外部环境为背景,探讨农地流转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农地权利完整性与稳定性,进行土地流转前双方需考虑的机会成本及流转发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交易成本。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导论
  民以食为天,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北魏时期杰出农学大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用“食政为首”来描述农业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尤为正确。从经济总量的角度来说,农业所占比例为10%左右,毫无疑问,农业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该注意的是,农业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在总产值上,更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一个无法在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国家,将是一个受制于人的国家。更何况,在我国,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总数巨大,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另外,农业还具备稳定大量劳动力的功能。因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央从2004年开始到2013年连续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注“三农”问题,就是因为农业之重要性所致。
  农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农地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我国农地资源可以简单概括为:总量大,均量少。据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高达18.26亿亩,世界排名第四,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9亩。到201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8.24亿亩,与2008年相比有所减少。要想缓解以上问题,可能的选择有三种:一是开垦新的农地;二是降低农地减少速度;三是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其中,开垦新的农地与降低农地减少的速度,都属于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措施,但就中国后备资源不足的现实而言,空间较小。除此之外,利用市场的作用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则是一个在现有条件下很直接地缓解农地压力的方式。
  1.1农地流转的必要性
  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袁隆平的超级水稻,通过多年来的连续改进,到2011年已将水稻单产提高到近千斤,但这并不是本文探讨的话题。从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的角度,仍有其他可能的方式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譬如对农户留在农地进行激励(减免农业税属此范畴),设定更优的农地制度(从“大包干”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迁属于此类范畴)。以上数条内容,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制度经济学的内容。事实上,还有一种方式,可能是现实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那便是提高农地流转率,让土地流转到最优的使用者手中。多数研究者认为,农地流转提高了农地利用效率。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能够将劳动力转移出农业领域,并将农业外的其他产业作为其经济的支柱。农业部门如何应对此问题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本质(World第1章导论Bank,2007)。总的来说,“农地流转”是中国现代几乎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事实上,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周围的土地正逐步从“低级”利用(以农业种植为典型代表)转变为“高级”利用(以住房及其他城市建设用地为典型代表),许多土地正由农业用途转变为非农用途。由于农地急剧减少,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必须“两条腿”走路(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社会科学的方法都不能停)。而农地流转正是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径。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农地流转的必要性
1.2 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效率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本书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 概念界定

第2章 新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
2.1 农地制度变迁的发展阶段
2.2 农地流转政策
2.3 国外农地流转政策分析

第3章 当前中国农地流转现状
3.1 农地流转规模
3.2 农地流转形式
3.3 农地流转中的土地确权
3.4 农地流转价格
3.6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

第4章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调控、市场机制与社会参与
4.1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
4.2 农地流转中的市场
4.3 农地流转与社会
4.4 农地流转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角色分析

第5章 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农地流转的COST分析
5.1 农地制度起源中的排他性产权分析
5.2 产权制度中的政府
5.3 “机会成本”:“农地流转”产生的基础
5.4 “交易成本”:“农地流转”中的摩擦
5.5 地权的“稳定性”:“农地流转”中的商品属性一
5.6 地权的“完整性”:“农地流转”中的商品属性二
5.7 COST研究范式

第6章 实证一:基于COST研究范式的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 转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2 研究地点介绍
6.3 样本基本情况
6.4 黑龙江DZ村农户是否租入农地的影响因素分析
6.5 四川TY村农户不参与农地流转的特征分析

第7章 实证二:基于COST研究范式的农地流转租约安排的 实证分析
7.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7.2 研究地点介绍
7.3 样本基本情况
7.4 黑龙江地区农户租入农地租约安排与影响因素 分析
7.5 四川地区农户租出农地租约安排及影响因素分析
7.6 一个总结:关于农地流转双方“租约长短”及 “租约形式”的影响因素总结

第8章 中国的农地流转:方向与反思
8.1 农地流转的“3+1”种去向
8.2 农地流转未来发展的建议
8.3 中国农地流转制度中的实验:广东“土地新政”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