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年度宏观质量观测的背景
一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质量面临重大理论挑战
2013年是我国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我国经济领域的GDP崇拜开始被解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较去年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2013年的经济形势从外部看,我国面临增长放缓及全球金融状况收紧的双重挑战,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整体来说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中下移过程之中,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主要表现在:一是内生增长动力疲弱,工业企业利润只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PMI的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在50分界线下方;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调整进程缓慢,企业设备利用率仅为72%(比2012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三是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国际市场份额缩减,继续延续自2011年起我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低于GDP占全球比重的态势。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既要实现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环境,经济政策的平衡点确实很难选取。由于经济禀赋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目前许多地方政府仍然不得不依靠要素投入这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真正做到“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拒绝“有水分的增长”,仍然缺乏明确的操作路径。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中,都一再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发展观。在效率提高的源泉正在枯竭和消失的现实背景下,单靠结构调整的改变来提高效率是有尽头的(吴敬琏,2013)。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驱动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经济发展质量不是一个单纯的宏观问题,它是微观主体具体运行状况的加总。这就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基于来自于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的质量观测数据,找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原因,进而提炼出驱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要素。
二 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亟须建立起相应的微观基础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直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这种政策在短期内取得了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就业的政策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结构调整本身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低,整个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就是“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如何找到新的驱动经济增长的点,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是目前国家一直强调但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现实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