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基于情景分析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6999
  • 作      者:
    韩明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基于情境分析的视角》以集群企业实现有效知识转移为出发点,分析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进而从情境分析视角通过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情境及其作用机制分析,构建集群企业情境知识转移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集群企业情境知识转移进行动态模拟,并进一步对所构建的模型及仿真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全书共分8个章节: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对本书研究背景、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的阐述。第2章,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情况的梳理;以及对书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3章,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机理分析。第4章,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第5章,集群企业情境知识转移模型的构建。第6章,情境作用下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变。第7章,情境对集群企业知识转移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笫1章  绪论
  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知识成为生产要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也成为企业保持与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产业集群环境有利于知识、技术的传播,企业间知识的转移加速了知识在企业问的流动,也为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供了便利。但是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特定的情境,因此要实现集群企业间有效的知识转移必须要了解知识转移情境及其对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这也成为本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动因。
  本章是全书的绪论,将对本书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进行阐述,介绍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和方法,并对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结构安排以及创新点进行概要说明。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步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时代转变,知识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M·罗默(Paul M. 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1986年罗默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一文,文中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研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996年0ECD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报告对知识经济做出了如下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从主要生产要素的构成上来看,农业经济主要是以土地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工业经济主要以资本、资源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替代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增长最基本、最有效的生产要素。
  在知识与经济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日益密切的同时,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知识已经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第一生产要素,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企业对资本的价值取向逐渐向对知识的价值取向转移,知识、知识活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另一方面,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推动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随着知识逐渐成为企业一种最重要战略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如何使知识得到有效的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造,也成为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应运而生并逐渐繁荣,知识及其有效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也得到了广泛而普遍的认同。
  2.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产业集群成为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主旋律
  从世界范围来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崛起,产业集群这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已经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也表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在某些相同产业或相关性很强的产业中会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中小企业集群以其资源的互补优势、刨新的行动优势、合作的地域优势、整体的比较优势和经济的规模优势等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成为了一些区域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推动了区域经济乃至国家和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人才、资本、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与此同时不仅加剧了地方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促使了产业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为了增加本国和本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产业的区域集聚现象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图1-1中,为了适应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所产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能有效整合地区资源优势,产生强大的区际与国际竞争力。如意大利东北部的纺织产业集群、美国硅谷的IT产业集群、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产业区、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瑞士的钟表业区、我国台湾新竹的计算机产业等都表现出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和竞争力。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工业化和高科技产业的长足发展,产业集群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都形成了大量的各式产业集群,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特色非常明显。例如,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以专业镇为依托,形成了一大批包括东莞虎门镇纺织服装、佛山南庄镇陶瓷建材、中山市古镇灯饰等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电气、通用设备、交通设备、金属制品、电子、皮革、工艺品等行业,如宁波、温州地区的服装产业、金华地区的家纺、日用小商品、小五金产业等等;在环渤海地区则形成了河北唐山陶瓷、山东省沂南电动车、青岛家电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事实上,产业集群不仅已经成为“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特色,也成为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之所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最大的地区。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现阶段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20多年的成长与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从总体上来看发展层次还比较低,竞争优势难以持久。从发展现状来看:
  第一,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传统产业领域。以产业集群分布较为集中的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为例,大多从事的也是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机械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公布《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中,人选的除上海浦东新区中国金融产业集群外,其余的产业集群均属于服装、机械、电子、印刷、家具、食品制造等传统制造产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于“准集群”的状态。之所以说是“准集群”状态,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依托劳动力、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而发展起来的,所体现的竞争优势仍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比例不高,产品则多为低附加值或低端产品,基本是处于国际分工生产价值链的低端,产业集群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第三,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主要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体。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反应灵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等特点,但是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出经济技术基础薄弱、规模太小等问题。同时,低水平的重复发展也会导致集群恶性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集群内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仅仅依靠低级生产要素的产业集群很难保持长久竞争优势。因此,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推进我国产业集群向技术密集型、创新型转变,使我国产业集群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4.现阶段,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知识只有通过转移才能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企业中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增加。企业也成为一个知识的集合体,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存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创新的能力。但从分工和知识的互补角度看,一方面各种专业化知识在企业之间是分散的;另一方面,任何企业所拥有的专业化知识都是不完全的,因而在企业实际的知识存量与所需知识之间会产生差距,从而形成企业的知识缺口(KnowledgeGale)。为此,企业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以弥补知识缺口。企业的知识需求促进了知识的扩散与转移,知识转移可以实现知识在知识供给者与知识需求者之间的流动与转化,企业才能不断获取和积累新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创新,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的,在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也是集群企业获取知识增量,增加知识存量,进而保持持续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首先,知识也是产业集群构筑动态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波特(Poner)在1998年发表的《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指出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I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和柔韧性(Flexihilitv)方面提供优势的强大的组织形式,其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Knowledge)、联系(Relationships)及激励(Motivation),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其他大量相关研究也表明集群更适合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克鲁格曼,1991;巴普蒂斯塔(Baptista R.),1998;马丁·贝尔和迈克尔(MartinBell&Michael),1999:威尔金森(Wilkinson F.),1999;西蒙·科林森(Simon collinson),2000〕,进而促进集群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保持。其次,集群持续竞争力的保持有赖于集群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成长,罗森菲尔德(Rosenfeld,2002)指出集群中的企业比孤立的竞争者更具优势,人们在会面和交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知识的转移。在集群的所有优势中,获得创新成果、知识和技术的诀窍更重要,可见集群企业通过知识扩散和转移促进了企业对新知识的获取、吸收和进一步创新,从而推进了企业的不断成长,继而促进了集群竞争能力的提升。
  因此,针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要想形成和保持集群的持久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在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则是促进集群各个成员与整个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然而,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知识转移主要是企业基于对知识的需求或为了获取互补性知识资源而发生的。集群环境虽然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但是转移来的知识能否适应新的情境将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转移结果。这是因为情境是知识发现、应用以及共享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即情境),如果脱离了相关的情境,知识将失去意义。因此,本书认为对集群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情境进行分析,对于实现有效的知识转移,促进集群企业的知识获取、重用和创新,并进一步提升集群创新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当前,我国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书认为,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会对集群企业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知识转移情境会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因此,本书选择了从情境分析的角度对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主要研究意义在于:
  1.2.1  理论意义
  面临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化生产的发展趋势,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之所在,知识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研究目标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4.2  总体结构与技术路线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3章  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机理分析
第4章  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
第5章  集群企业情境知识转移模型的构建
第6章  情境作用下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变: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仿真研究
第7章  情境对集群企业知识转移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附录  集群企业情境知识转移研究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