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9983
  • 作      者:
    樊士德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樊士德,男,1979年10月生,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破格晋升)、硕士生导师、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美国Bost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政府公派)、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劳动力流动方向带头人、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江苏华信战略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经济评论》等多家知名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与面上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资助科研项目、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课题研究项目、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省厅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省厅级等课题研究10余项,在《新华文摘》(2篇)、《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科学》、《学术月刊》、《经济评论》、《财经科学》、《财贸研究》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权威研究网站全文转载,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等奖项,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金、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连续两次)等;多项研究成果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重要批示以及政府部门采纳。
展开
内容介绍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别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的内在关系、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政策效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着重对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微观层面,我国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在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决策中,有意降低或规避了外流货币化成本,进而导致了外流净收益的“虚高”,与此同时,造成对自身基本福利的损害,如若将其纳入考察,劳动力流动的动态决策可能将出现新的调整;在中观层面,单纯依靠劳动力流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和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地区差距的扩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库茨涅茨倒U效应目前并不显著;在宏观层面,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较明显的城市化倾向与发达地区指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区经济差距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综合考察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外流的产出负向效应,最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呈现“弱正效应”甚至“负向效应”的可能性加大。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长期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较大的成因,众多研究对其有多方面的阐释,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禀赋说,认为中国地区差距的存在与拉大在很大程度上与地区资源禀赋具有密切关系;二是政府倾斜说,认为国家制定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导致了地区差距的拉大,此外,在二元经济结构层面,中国长期以来甚至截至目前所推行的都是城市偏向战略,这一战略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以及地区差距的拉大;三是中心一外围说,认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出一种不平等的格局和体系,因而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更进一步的不平衡;四是循环累积因果假说,认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目前的“回波效应”强于还并未显现的“扩散效应”,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等。这里笔者倾向认为长期以来的梯度发展战略、明显的城市倾斜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偏向政策对地区差距的形成与扩大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以上有关地区差距的一般成因阐释,多数是从政府所推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政府倾斜论、深层体制因素、经济结构差异等宏观层面来探讨对地区差距的最终影响,而笔者这里着重对既带有宏观层面又更具有微观视角的劳动力流动层面来探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影响。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劳动力流动既存在缩小地区差距的一面又存在扩大地区差距的一面。在笔者的研究视野中,这组关系在国内现有相关研究中或被埋没在其他理论中或被忽视,专门对有关劳动力要素以及动态流动对地区差距影响方面的探讨还凸显不足。笔者将对这一关系进行重点研究。
  应该说,从这一视角切入来分析地区差距具有与本书展开论证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一致的实践意义:其一,流动中的劳动力尤其是目前飘移的农民工群体与低收入阶层从地区流动中的福利得失分析;其二,劳动力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与机制分析;其三,微观与中观层面的影响反馈到宏观政策层面的思考。
  截至目前,在国内有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的关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其一,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差距;其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反而带来地区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前者更占主流。那么劳动力流动究竟是拉大还是缩小了地区差距呢?本章后面的研究将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除此以外,与上述研究相比,还将侧重探讨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的产出效应以及劳动力个体的福利效应,这也构成了本书的创新点之一。有关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放到第6章专门讨论。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劳动力流动的效应
1.1.1 从金融危机与新《劳动合同法》说起
1.1.2 问题的提出:劳动力流动是否缩小了地区差距
1.2 本书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主要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核心概念界定
1.3.2 主要框架结构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拓展方向与可能的创新点
1.5 对本书所开展的微观调研的说明

第2章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关系的研究述评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经典理论模型概述
2.1.2 关于要素流动、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2.1.3 关于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问题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关于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关系的研究
2.2.2 关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2.3 简要述评

第3章 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分析
3.1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研究
3.1.1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
3.1.2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特殊性
3.2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流动决策分析
3.2.1 传统的劳动力流动决策分析
3.2.2 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构建
3.3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厂商的用工决策分析
3.3.1 理论上的厂商劳动要素投入量影响分析
3.3.2 现实中的厂商用工决策分析
3.4 简要结论

第4章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4.1 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4.1.1 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正面效应
4.1.2 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负面效应
4.2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4.2.1 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正面效应
4.2.2 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负面效应
4.3 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
——兼对内生增长模型的拓展

第5章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的扩大
——基于中国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验研究
5.1 中国地区差距的形成
——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一般阐释
5.2 劳动力流动是拉大还是缩小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5.2.1 两种对立观点:“缩小论”与“拉大论”之争
5.2.2 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理论分析
5.3 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选取与描述
5.3.2 计量实证模型的构建
5.3.3 指标的选取说明与衡量
……
第6章 中国经济社会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研究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取向前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