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优员增效:集团人员编制预算与管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04142
  • 作      者:
    迪凯,袁志刚,李锟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对快速发展中的企业而言,如何科学地、快速地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成本?如何通过优员增效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源价值、降低人力资源的相对成本?解决这些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无法回避的使命。《中略咨询管理丛书·优员增效:集团人员编制预算与管控》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大型企业集团突破传统定岗定编的瓶颈,快速掌握BCS人员编制双向预算与契约统筹技术,改善与优化组织人才结构,促进组织人均劳效水平提升,降低人员相对成本率,优员增效,大幅度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二、集团公司运营管控特征
  集团管控是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难题。由于大型企业的层级和规模都比较大,在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其内部沟通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不能突破规模强的限制,难以获得持续高速增长。随着我国企业集团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企业集团的管理与控制问题便逐步成为一个热点和难点。
  众所周知,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外部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行业内部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前那些依靠粗放式的单体公司经营管理理念也照样能迅速发展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型集团公司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集团化管理水平。科学高效的集团管控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个好的集团管控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集团管控常见类型及特征
  集团管控类型划分流传最为广泛的是“集团管控三分法”理论。所谓“三分法”,其雏形是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大师古尔德等人提出的。主要有如下三种常见类型及特征。
  1.财务管控
  财务管理型是指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手段来实现,集团总部对下属于公司的具体经营运作管理基本不加干涉,也不会对下属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集团主要关注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增持股份或适时退出。
  2.战略管控
  战略管控型是一种分权度较高的母子管控模式,集团的核心功能为战略管理、投资与资产管理、职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集团母公司与下属子公司的关系主要通过战略协调、控制和服务而建立,但是集团总部很少干预子公司的具体日常经营活动。集团总部负责集团财务、投资、资本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通过控制子公司的核心经营层,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需求。各子公司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职能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业务单元子战略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计划,批准预算,再由子公司负责执行、战略实施。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3.运营管控
  运营管控型(也称“操作管控型”)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通过职能部门对手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分层管理,特别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和对关键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在这种管控模式中,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例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多数处于成长期的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都属于这种管控模式。比如,房地产集团公司和下属项目子公司的管控就是这样,大型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区域中心和下属项目公司之间也属于这种情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集团公司人员编制管控的困惑
第一节  集团公司运营特征
一、集团公司的发展形态与模式
二、集团公司运营管控特征
三、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特征
第二节  集团管控与人员编制管控的关系
一、集团管控的使命
二、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任务
三、人员编制管控在集团管控中的地位
第三节  集团公司人员编制管控的困惑
一、集团总部缺乏人员编制宏观预算方法论
二、传统定编技术满足不了集团公司的人员编制预算需求
三、“拍脑袋”成了集团总部人员编制预算的普遍现象
四、预算不准导致人员编制管控失去效力
五、母子冲突是集团人员编制管控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六、集团总部难以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指导意见
第四节  集团总部难以有效控制人员编制的根源
一、预算不准:缺乏科学的人员编制预算技术支撑
二、单向预算:依赖子公司申报或直接向子公司下达
三、缺乏依据:岗位应该缩编还是扩编缺乏依据
四、缺乏管理:缺乏编制管控机制与工具
五、缺乏考核:利润导向导致集团忽略评估与考核
第五节  战略预算对人员编制预算的客观要求
一、战略管理概述
二、战略预算与人员编制预算
三、人员编制预算与战略预算的关系
四、战略预算对人员编制预算与统筹的客观要求
五、既需要预算人员编制,更需要预算人才结构与质量
六、人员编制预算水平体现了HR对组织战略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第二章  传统定编技术的局限性
第一节  传统定编技术回顾
一、劳动效率定编法
二、管理层、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
三、行业比例法
四、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法
五、业务分析法
六、预算控制法
七、业务流程分析法
第二节  传统定编技术的应用局限
一、定编成本
二、定编时间
三、无法适应经营计划调整对编制调整的动态需求
四、与战略目标和考核指标非直接关联,难以预测变化中的需求
五、劳效指标改善与提升后对年度编制的影响无法及时评估
第三节  传统定编技术使集团人员编制预算“形同虚设”
一、集团没有精力算
二、子公司不愿意算
三、内部信息缺乏,导致算不出来
四、传统定编技术无法适应集团层面的宏观预测
五、对持续的“优员增效”管理,无法提供有效的技术
第三章  战略导向的人员编制预算思想
第一节  以战略为导向,满足战略需求,保障战略实施
一、战略管理是集团型企业的首要管理模式
二、成功的集团化企业拥有清晰而具体的战略
三、战略需求决定了组织模式、运营机制、业务形态、人才需求
第二节  辨识战略环境,分解战略目标
一、集团战略现状梳理
二、集团战略目标确定
三、集团战略与业务单元战略管理现状
四、业务单元战略目标与经营考核指标的关联度
五、战略预算对人员编制预算的要求
第三节  将战略目标翻译成人员编制管控目标
一、确定集团战略目标与子公司战略目标
二、从战略目标到经营考核指标
三、将人均劳效指标纳入战略目标和经营考核指标
四、将战略目标翻译成人员编制管控目标
第四节  战略导向体现在人员编制到位、人才质量匹配
一、满足战略目标达成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满足战略目标达成对专业技能分布的需求
三、满足战略目标达成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四、检视集团人力成本战略对人才供应的约束
第五节  战略导向的人员编制预算思想
一、满足战略实施对人才需求
二、遵从组织内外部有效人才供给能力
三、假定人均劳效指标可持续改善
四、一级预算与二级预算相结合的双向预算模式
五、基本预算与变动预算相结合
六、依照价值特征按“单元类项”进行分类预算
第六节  人员编制双向预算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了人员编制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与一致性
二、提高了人员编制预算对战略目标达成的支撑能力
三、规范了母公司与子公司在人员编制管控领域的沟通机制
四、集团总部一级预算更为关注战略的导向性和目标性
五、子公司二级预算更为关注人员编制管控目标的可操作性
六、为“优员增效”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四章  BCS集团人员编制双向预算与契约统筹系统
第一节  什么是BCS系统
一、BCS系统定义
二、BCS系统的理论依据
三、BCS系统的编制预算特征
第二节  BCS系统结构
一、BCS系统结构
二、BCS系统拓扑结构
三、BCS系统工作机制
第三节  “T模型”结构
一、模型定义
二、模型结构
三、模型的输入、输出变量选择
四、“T模型”的应用范围
五、“T模型”应用条件
六、“T模型”运算工具清单
七、影响人员编制预算精度的扰动变量分析
第四节  “M模型”结构
一、模型定义
二、模型结构
三、模型的输入、输出变量选择
四、“M模型”的应用范围
五、“M模型”的应用条件
六、“M模型”运算工具清单
七、“M模型”预算的作业流程
第五节  BCS系统的“C机制”
一、统筹机制:集团公司进行人员编制管控依据
二、契约机制: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签订年度人员编制管控目标
责任状
三、考核机制:集团总部制定人员编制管控指标体系、考核标准、
激励政策
第五章  如何使用BCS系统进行人员编制预算
第一节  BCS系统应用基础
一、战略管理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三、各业务单元历史数据基础
四、行业标杆数据
五、目标数据基础
第二节  集团公司人员编制宏观预算
一、年度人员编制预算
二、年度人员编制控制目标设定
三、业务单元人员编制的分类预算
四、业务单元人员编制的分布预算
五、人员编制需求总预算
第三节  下属成员企业人员编制预算
一、年度人员编制分类预算
二、年度人员编制分布预算
三、年度战略性人才储备预算
四、年度人员自然减员预算
五、年度人工成本预算
第四节  集团人员编制管控的契约统筹管理
一、集团年度人员编制管控目标(编制管控目标书)
二、子公司年度人员编制预算申报
三.签订年度人员编制管控目标责任状
四、集团人员编制管控效果考核指标体系
五、年度人员编制管控效果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评估办法)
第五节  案例
一、制造业
二、现代服务业
三、房地产业
第六章  BCS系统的延伸应用
第一节  “T模型”的变量选择与取舍技巧
一、应变量的算法选择技巧
二、解释变量的选择技巧
三、应变量的回归验证
第二节  “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的选择技巧
一、一元回归变量选择技巧
二、多元回归变量选择技巧
第三节  人均劳效指标设置技巧
一、主要劳效指标设置
二、辅助劳效指标设置
三、建立人均劳效指标库
第四节  “人员结构”预算技巧
一、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二、设定人员结构调整目标
三、建立人员结构比例与能效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四、人员结构宏观预算
五、人员结构矩阵预算
第五节  “储备人才”预算技巧
一、战略性人员结构目标
二、战略性人才质量目标
三、人才战略规划
四、人才获得与开发能力评价
五、战略性人才储备预算
第七章  优员增效:人均劳效水平管理
第一节  人均劳效水平诊断
一、主要人均劳效指标评估
二、辅助人均劳效指标评估
三、人均劳效差距要素分析
第二节  人均劳效水平管理
一、建立人均劳效指标统计分析报送机制
二、设定年度人均劳效指标改善目标
三、启动人均劳效指标目标考核奖惩机制
四、导入PDCA人均劳效指标循环提升机制
五、导入人员编制审计机制
第三节  人均劳效水平提升规划
一、立足技能现状的能效优化
二、改善人才结构与质量的能效提升
三、企业文化导向
附录A 主要名词解释
附录B 人均劳效测评体系指标解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