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模式已经变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必然会门庭冷落,关门大吉。
现代商业社会,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广告轰炸、公关策划,无不是为了推销自己、吸引顾客。为了打动对方,为了将自己推销出去,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使自己成为众所瞩目的亮点。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在这里,包装并不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
商品需要包装,人需要包装,打算融资的民营企业更需要包装,因为一个企业被别人所接受的过程同样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
懂得包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包装。如果自己不行,就可以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给自己的成功增加一个加速器。可是,很多人却陷入了迷信他人经验的误区,欲速不达。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经营效益好,融资就会很简单,不愿意去包装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其实,企业短期的利润并不能吸引资金方的目光,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风险才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去做宣传、搞美化工程,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2010年,当当网、优酷网等登陆美国股市掀起了新一波热潮,是我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第四波。在这之前,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引领了赴美上市的第一波;携程、艺龙、如家等互联网商旅服务商和教育培训“领头羊”新东方是第二波;第三波则是盛大、巨人网络等网游企业和即时通信的“带头大哥”腾讯,还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阿里巴巴。
早先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所面对的最大质疑,往往是“赢利模式虚弱”。比如:新浪当时的招股说明书里写着:“直至1999年年底,广告收入占19.9%,电子商务收入占0.6%,软件收入占79.5%。”这就告诉我们,上市之初顶着“互联网”头衔的新浪,主要是靠卖软件挣钱。
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尴尬一度让新浪饱受争议。
与这些为赚钱而愁白头的“前辈”比较起来,后来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模样光鲜了不少,因为借助中介机构的帮助,他们对“成长性”“市场份额”等概念作了一番“包装”,而且“套路”越来越驾轻就熟,动听而引人无限联想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开来:“麦考林”号称“我国电子商务第一股”,“绿诺国际”是“新能源”,“东方纸业”则是一家“高科技”的造纸公司……可是揭开华丽的外衣,却能够看到财务数据的“虚高”。
麦考林是一家出售服装和饰品的企业,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年轻女性。过去十多年中,曾几经波折,一度濒临破产,直到现任cEO2001年加盟后,才得以在第二年止亏。2004年,麦考林实现了扭亏为盈,并保持了5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速度。
可是,“我国B2C在美上市第一股”这个响亮的称号并没有给麦考林带来多少荣光。登陆纳斯达克之后,麦考林先是跌破了发行价,继而遭遇了集体诉讼;紧接着,美国罗森律师事务便宣布,麦考林高管、董事和承销商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相关规定,误导投资者。
麦考林既不是我国电子商务第一股,更不是我国电子商务第一站,只不过是融资上市技巧第一股而已;麦考林股价重挫,既不能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现在,更不能代表我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只能说明麦考林自己的过度包装。是过度包装,害了麦考林!
要想到境外上市,最重要的就是恪守证券市场所在地的法律和商业伦理要求,如果自认为聪明过人,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旦问题被解释出来,调查、诉讼就会接踵而至,会给自己惹来一大堆麻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