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司声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22568
  • 作      者:
    缪荣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缪荣,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研究员,国际声誉研究院(中国)顾问。主要从事中国大企业发展、企业声誉管理的研究工作。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式企业管理》以及多项企业横向课题。在《中国经济报告》、《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中国工业经济》、《科学学研究》、《企业管理》、《求是》、《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专业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公司声誉(第2版)》是对公司声誉研究领域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声誉的内涵、特征、价值创造机制、形成机制以及公司声誉测量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无论提出公司声誉的广度、强度和美誉度三个维度的概念,揭示公司声誉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资源导向作用,提出公司声誉形成过程中公司的各种信息在信息空间逐步收敛的直观模型,还是对公司声誉排序测量的指标体系研究中的问卷设计,都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说,利益相关者理论贯穿于《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公司声誉(第2版)》的始终,《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公司声誉(第2版)》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公司声誉研究框架。
展开
精彩书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以“声誉及其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第二次品牌浪潮正在全球展开。本书是国际学术领域为数不多的系统研究公司声誉管理的专著,其原创性得到了国际声誉研究领域的高度认可。
  ——国际声誉研究院(中国) 杨荣坚院长
  
  如何打造卓越声誉机制正在成为企业商业模式革命最重大的战略性课题之一。缪荣博士此一力作参照国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首次较系统、完备、具体地探讨了我国企业打造卓越声誉机制的实战要领。
  ——著名战略管理学家 管益忻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三)美誉度
  美誉度是指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在品质认同的基础上对公司形成一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美誉度与声誉的广度和强度密切相关,但又是超越于广度和强度的具有主观性质的维度,它涉及人们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与认同。
  美誉度依赖于人们对公司两个方面的认同:
  1.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认同
  产品和服务标志了公司的物化水准。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线,为了保持美誉度,就必须保证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在行业内的领先,不断进行创新改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卓越的品质,能够让使用者得到超值和满足的体验,继而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周围人一起分享,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对公司的形象提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公司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建立了直接的利益联系,并通过保持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来取得利益认同。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取得利益认同的过程比较简单,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只要从公司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超值的享受,即可给予公司利益认同。
  2.对公司的身份认同
  这标志了公司的社会属性,这个因素往往被忽视。公司是通过嵌入到社会结构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与社会结构中其他主体相互作用来建立社会联系并取得身份认同。有些公司虽然拥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却没有能够建立美誉度,这说明利益认同仅仅是建立美誉度的必要条件,社会公众对公司的身份认同对提高美誉度非常重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一、公司声誉的经济学研究
二、公司声誉的社会学研究
三、公司声誉的管理学研究
四、相关文献的评述

第三章 公司声誉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一、公司声誉的三个维度
二、公司声誉的特征和功能
案例:达能为何从有利走向溃败?

第四章 公司声誉价值创造机制
一、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领域
二、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措施
三、声誉嵌入的企业价值创造系统

第五章 公司声誉的形成机制
一、社会网络理论和信息空间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声誉的影响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信息空间的公司声誉形成过程
案例:华为美国受阻的思考

第六章 我国公司声誉测量的指标体系研究:指标构建
一、美国的“誉商”排序方法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现有的企业排名实践
三、指标体系设计

第七章 我国公司声誉测量的指标体系研究:实证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修订、发放和回收
二、美国的“誉商”指标体系在中国的有效性研究
三、中国公司声誉的指标研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书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