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1833
  • 作      者:
    夏芸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夏芸,女,1978年生,江苏如皋人,博士。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_《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会计评论》和《经济管管》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过教育部课题、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和珠海市社科联课题等多项。曾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和国家自科项目。两次获得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和“暨南大学优秀外招生导师”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探讨了不同的控制权安排下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在股改前后均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但这种相关性会受到不同控制权配置状态的影响。具体来说,股东控制、经理控制及共同控制三种权力形态下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在股东控制型的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股东的绝对控制地位以及向上市公司委派高管这种特殊的人事安排,使得大股东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经理总是在为控股股东负责。此种控制权状态下实施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大股东的产权性质等因素影响,体现为产权效应。在经理控制型的公司,由于管理层权力理论的作用,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会通过盈余管理等途径降低这种相关性,从而获得更大的控制权收益,体现为权力效应。而在共同控制型的公司,由于最优契约论的作用,在公司治理特征和财务状况特征的共同作用下,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为共同治理效应。《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的结论深化了对股权激励内生性的理解,并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在不同控制权类型下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和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证据。
展开
精彩书摘
  分析结果发现,向私有产权方向改制的企业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不同的改制模式是改制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经营者持大股从效率上来讲是最优的改制方式,而平均分配的股份合作制的改制方式则具有较差的业绩效果。
  三是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上,邱灿华和张庆洪(200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效果都不如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领导缺乏有效激励是制约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类似的,刘小玄(2000)、姚洋和章奇(2001)基于工业企业普查数据也得出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更高的结论。徐晓东和陈小悦(2003)的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的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公司价值。宋献中和罗晓林(2003)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和分红等方面优于非民营上市公司。王化成、裘益政和尹美群(2007)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尽管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总体上绩效无差异,但创始家族控股的民营公司业绩显著高于国有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相比较国有上市公司,创始型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大。
  近年来更多地研究集中在中国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上。安同良等(2006)的问卷调查研究也表明,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面临在所有制安排上的天生动力缺陷使得它们的研发动力与其他企业比起来相对不足,研发强度最低;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比技术创新本身更重要。文芳(2007)发现,以2002-2005年上市公司为例,研发投入强度的激励效应由低到高的股权性质分别为: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和私有产权控股。此外,刘运国和刘雯(2007)发现了2001-2004年上市公司高管任期与研发支出的正相关关系。白艺昕,刘星和安灵(2008)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的R&D投资强度显著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唐清泉,夏芸和徐欣(2011)发现,在考虑内生性的前提下,国有高科技公司有股权激励一组的研发均值高于无股权激励一组的研发均值。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1.4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
2.1 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2.2 代理理论与研发投资

第3章 制度背景分析
3.1 中国股权激励制度的产生——始于国有企业渐进改革
3.2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现状分析
3.3 控制权的界定和分类

第4章 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控制权下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股东控制型下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
6.1 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控股股东的产权效应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经理控制型下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
7.1 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管理者权力效应
7.2 研究设计
7.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共同控制型下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
8.1 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共同治理效应
8.2 研究设计
8.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主要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9.2 本书的贡献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