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3印度企业成本会计准则
1.印度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原因
(1)绩效评价和成本审计的需要。
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的印度实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混合体制,即经济上印度奉行社会主义的经济路线,政治上搞西方议会民主制。因此,在经济上对私营公司、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有着种种限制。加之由于印度长期奉行靠国有化和通过新建企业等办法不断扩充公营经济的主导思想,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印度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逐步开放市场实施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对贸易和投资的控制,即印度模式转型时期。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尽管印度政府采取了对国有股进行减持、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但印度国有企业仍掌控着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印度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系由政府任免,并由印度总审计署对政府所属的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财务审计。譬如,隶属于总审计署下的企业审计局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评价(包括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生产情况、设备能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内控制度和成本控制制度及价格审计等)。显然,为有效地完成以上审计评价工作,制定一个统一且规范的成本会计标准是不可或缺的。
就其他的企业而言,尽管印度税务局等部门已经规定了企业或公用部门呈递成本信息的具体办法,但是成本数据不够精准和可靠的话,即使这些职能部门获得的成本信息源自企业的成本核算系统并经过了审计,那么这些职能部门也极有可能不能很好地确定合理的税收。因此,必须确保企业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生成正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必须由独立的成本会计专家进行审计。不容忽视的是,如果没有翔实准确的成本数据,那么转移定价和正常交易价格便无法被正确计算得出。此外,正是由于成本会计准则对企业产品成本的计量、归集和分配等环节进行了清晰的规范引导,继而使得企业成本信息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也为进行企业成本审计提供了合理的标准进而保证了审计质量①。
(2)加强成本管理和应对反倾销的需要。
自印度经济改革以来,虽然形成了一批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世界知名企业,但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印度国家竞争力排名不高,印度政府希望通过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一直以来印度十分重视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培养。由此,印度视成本管理作为增强其国家竞争力的一种软实力,甚至提升到需要国家政策干预的战略高度。甚至有印度会计学者呼吁,要大幅度提高本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必须借助于法律的手段来推动标准成本制度在会计体系中的应用。而印度官方坚信,在一个以顾客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全球竞争市场中,只有成本和质量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存活,而且企业必须具备能使其价值最大化且体现市场战略的成本管理体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