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7-10世纪苏州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3751
  • 作      者:
    刘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丽(1976~)河南南阳人,史学博士。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201 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相继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工作,自2007年以来,先后在《史学史研究》、《史林》、《史学集刊》、《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参与国家、省级社科项目三项,主持校级课题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江南城市与社会研究丛书:7-10世纪苏州发展研究》分上、下篇,上篇以雄州崛起为核心阐述隋唐五代时期苏州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重心在于论证促使苏州成为雄州的原因等问题。下篇以区域秩序稳定为核心阐述隋唐五代苏州政局稳定发展的过程,重心在于探讨促进大族文化与苏州政局稳定之间的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是政局稳定的重要体现,而政局稳定又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展开
精彩书摘
  ①吴江塘路的修筑,将太湖与湖东洼地隔离开来,加速了堤岸外侧沼泽区域的淤涨,为湖东洼地的深入开发创造了条件。在此前,太湖水东出人海,所过之处的浅滩受湖水涨落的影响,形成季节性的沼泽地带,湖水的起伏变化,致使大片的洼地积水而荒弃。此后,由于吴江塘路的修筑,湖水东去就被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仅促进了太湖东岸沼泽地带的开垦,同时由于湖堤的阻挡,湖沿区域也因湖水的长期冲积而淤积出广阔的湖滩,遂在唐五代以后相继被辟为良田。②正如《震泽县志》所述:“向时湖塘之外即为太湖,今塘外浮涨成田者……涨久为茭芦之地,又久为种稻之田。”③总之,太湖东部及东南部从苏州经平望到吴兴,环绕太湖东南半个圈子涉及太湖下游区域洪涝问题的长堤,到唐代中期以后已经基本接通,从此将浩瀚的太湖与湖东南的广大水乡隔开,促成了隔水营圩,有利于东部洼地水网系统的形成,这为五代大规模的圩田提供了前提。
  (三)海塘的修筑
  太湖东部平原地区北枕长江,南接浙水,其东端延伸至大海之中,其南北分别形成两大喇叭形河口,极易诱发海啸,成为我国海潮发生最多的区域。④由于太湖平原呈现为一碟状,碟缘大部分为海岸与河口段,海岸地带的海拔高于盆地中心区。而中心区的苏、湖、杭等地,地势低洼,有些地方的海拔接近吴淞零点,一旦发生潮灾,海水溯江而人,顿使低洼平原泛滥成灾,同时,咸水内灌,不仅破坏农田而且污染水源。此外,潮流猛击海岸,往往还造成海岸内蚀,沿岸土地大面积坍塌,严重威胁着沿海人们的生存。①
  就太湖东北部而言,崇明岛及其附近的沙洲发育较晚,长江的主流主要从北支人海,苏州所属的常熟、昆山沿江地带受江流海潮的冲击有限。太湖东南部就不同了。晋代以来,人类对长江流域开发力度在逐步加强,遂致水土流失加剧,长江口南沙嘴的发育与钱塘江南岸沙滩淤涨速度加快,迫使东海潮流西趋,加大了对海盐、嘉兴一带海岸的冲击力度。海盐海岸外,原有“三十六沙、九涂、十八冈及黄盘七峰,布列海壖”②,经过长期波涛冲激,大面积土地尽沦于海,岸线迅速向后推移。一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是著名的海盐产区,海潮对杭州湾的冲击,严重威胁了沿江盐田的生产,影响了盐户的生存。所以,在国力增强的盛唐时期,海塘有了进一步的修缮。据《新唐书》卷41《地理五》载:“(盐官)有捍海塘,堤长一百二十四里,开元元年重筑。”③经过这次大规模的修缮,稳定了岸线不再内移,既保证了沿海盐产地的稳定,又能防止咸潮溯河内侵而导致内陆田地盐碱化。由于解除了海潮的威胁,人们可以在沿海地段修建水利设施,筑堰蓄水,改造农田。像海盐,由于“地势南高北下,水皆北趋。夏秋之际,十日不雨,则耕者忧之。故水利视他邑尤急”④。此后,在海塘的保护下,对沿海土地的大规模开发也就成为可能。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上篇 低乡圩田·雄州崛起
第一章 唐五代时期苏州的低乡圩田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 历史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塘浦圩田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苏州稻作农业的进步
第一节 犁具革新与牛耕推广
第二节 田间管理技术的提高
第三节 稻麦复种制的出现
第三章 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入
第一节 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第二节 手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
第三节 商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展
第四章 唐代苏州户口发展探析
第一节 唐代苏州户数的变化轨迹
第二节 关于元和户性质的讨论
第三节 中唐苏州税户增加之原因
第四节 唐末苏州城内户口蠡测
第五章 江南雄州的崛起
第一节 唐后期苏州地区的赋税情况
第二节 五代时期苏州的赋税情况
第三节 苏州城的发展及属县等级的变迁

下篇 大族文化·苏州秩序
第六章 历史时期的吴郡大族与大族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吴郡大族的特性
第二节 大族文化的品质
第三节 大族文化与吴郡稳定秩序的确立
第七章 吴郡大族与隋唐前期苏州的局势
第一节 文帝的全面征服与吴郡大族的态度
第二节 炀帝的文化政策与吴郡大族的北上
第三节 科举制的发展与吴郡大族的转型
第四节 隋唐前期苏州稳定的秩序
第八章 精干良吏与唐后期苏州秩序的良性发展
第一节 苏州区域开发重心地位的形成
第二节 从刺史变动看朝廷对苏州的重视
第三节 中晚唐苏州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
第九章 吴越钱氏对五代苏州秩序的维护
第一节 唐末苏州政局的混乱
第二节 钱镠对苏州控制的实现
第三节 钱氏儒学化对苏州秩序的维护
简短的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