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复兴黄河文明: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5978
  • 作      者:
    周阳敏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周阳敏,男,1971年生,重庆市人,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2003年12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北京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风险管理技术总监,上海和汇集团战略总监,现任阳民管理咨询机构董事长、中国经济管理网总编、管理学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等。已在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5部;已在《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南方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改革》等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受邀在《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糖烟酒周刊》、《东方财经周刊》、《烟草市场通讯》、《能源评论》等开辟专栏,发表专栏文章50多篇,统筹《阳民周刊》,发表经济评论、管理评论、股市评论、时政评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黄河文明足中华文明的主体,黄河足黄河文明的载体。
  黄河文明的衰落,足华夏儿女的悲哀!
  黄河文明的复必,足中国儿千年亘古不变的上题。
  足中国大西洋、太平洋国际走廊的复兴。
  足中国贯穿东部、中部、西部命脉的复兴。
  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重大战略的复兴。
展开
精彩书摘
  此外,由于黄河上游有着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如青海的三江源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青海湖保护区、玉树隆宝保护区、孟达自然保护区、甘肃的白水江保护区、兴隆山保护区、尕海一则岔保护区等,因此,在经济空间优化开发的策略中,不提倡大范围的开发,在这一区域并不一定要以追求最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而是要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一些已经有较好经济条件的节点区域优化经济发展,有选择地开发轴带,保护物种多样性,避免带来新的生态破坏。
  2.黄河中游经济空间优化开发策略。黄河中游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是最突出的特点,包括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等。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区段的环境问题经常成为经济优化开发中的现实障碍。黄河中游是中东部地区重要的自然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下游区域的水源补给和生存环境。因此,在对黄河中游经济空间优化开发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将环境治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综合考虑,经过长期努力,使生态脆弱状况得到改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黄河中游的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目前主要以较为典型的“点一轴”开发模式为主.少部分区域有与上游河套地区和下游河南经济圈相融的趋势,黄河的这一地段矿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应在这些地区发展与优势资源相配套的基础工业、特色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等;在发展政策上适度倾斜,即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倾斜,强化现有轴带上的节点城市的同时,发展榆林、大同、运城、晋城等新的节点,在新的节点城市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承载力,防止经济发展造成生态退化,避免再走粗放型发展的道路。
  具体而言,对于陕西境内的西安-咸阳-宝鸡开发轴,存在主要问题是开发轴上的节点城市较少,除西安外其他的节点城市实力较弱,因此要以线串点,依托水陆交通干线,重点发展一批新的中心城市,形成这一轴带上新的经济增长极,把重点放在咸阳、宝鸡、铜川、杨凌、榆林、延安等新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上,增加地级市的数量,加强这一轴带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把榆林建设为晋陕蒙交界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将延安建设为陕北的经济中心城市,提高陕西北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对于山西境内的太原一阳泉一晋中开发轴,由于明显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应将其定位为新兴能源和工业基地,真正使这条经济开发轴起到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的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黄河现状
1.2 黄河流域50公里经济带发展现状
1.3 黄河流域100公里经济带发展现状
1.4 黄河流域150公里经济带发展现状
1.5 黄河流域的物流现状概述

第2章 中国梦、黄河文明与复兴战略的意义
2.1 中国梦与黄河文明
2.2 黄河文明的兴盛历史
2.3 黄河文明的衰落
2.4 中部崛起和河南省定位
2.5 中部崛起战略与黄河流域经济差距和文明的落后
2.6 复兴黄河文明的意义
2.7 开发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的意义

第3章 山东省境内黄河沿岸100公里辐射范围产业分析
3.1 产业结构分析
3.2 水需产业分析
3.3 人口结构分析
3.4 工业经济分析
3.5 物流需求分析
3.6 物流现状分析

第4章 河南省境内黄河沿岸150公里辐射范围产业分析
4.1 中部崛起与投资新概念
4.2 贯通东西战略与河南省定位
4.3 河南省地方政策和经济布局
4.4 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与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
4.5 河南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4.6 河南省境内黄河沿岸辐射范围产业分析
4.7 河南省境内黄河沿岸辐射范围水需产业分析
4.8 河南省境内黄河沿岸辐射范围人口结构分析
4.9 河南省境内黄河沿岸辐射范围工业经济分析
4.1 0河南省境内黄河沿岸辐射范围物流分析
4.1 1河南城市群与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

第5章 陕西省境内黄河沿岸100公里辐射范围产业分析
5.1 产业结构分析
5.2 水需产业分析
5.3 人口结构分析
5.4 工业经济分析
5.5 物流需求分析
5.6 物流现状分析

第6章 山西省境内黄河沿岸100公里辐射范围产业分析
6.1 产业结构分析
6.2 水需产业分析
6.3 人口结构分析
6.4 工业经济分析
6.5 物流需求分析
6.6 物流现状分析

第7章 内蒙古境内黄河沿岸100公里辐射范围产业分祈
7.1 产业结构分析
7.2 水需产业分析
7.3 人口结构分析
7.4 工业经济分析
……
第8章 甘肃省境内黄河沿岸100公里辐射范围产业分析
第9章 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的比较研究
第10章 珠江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的比较研究
第11章 河南省物流现状的深入研究
第12章 黄河经济国际大通道的港口分析
第13章 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方案建议1:沿岸高速公路
第14章 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方案建议2:沿岸铁路
第15章 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方案建议3:复兴黄河黄金水道
第16章 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方案比较与风险分析
第17章 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国家政策研究
第18章 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与社会发展
第19章 复兴黄河文明大战略基本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