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中原经济区为样本: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1245
  • 作      者:
    李新安,王占波,史自力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新安,男,经济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王占波,男,经济学硕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原经济区作为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内在地要求内部各区域必须跳出在传统行政区划内谋发展的理念,从经济区发展的全局出发,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内的各个利益主体未来如何通过竞争与互补及统筹分工合作,为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内生动力,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中原经济区为样本》针对目前中原经济区空间分化主导、空间融合尚未形成、区域竞争加剧、市场分割严重、边界效应增强等问题,从市场调节动力、自主创新动力、产业链接动力、空间组织动力等视角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剖析,并在借鉴国内外经济区一体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弱化中原经济区内部竞争效应、加速区域分工体系形成、破解区域发展“囚徒困境”,在实现“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发展中推进-体化良性循环的保障机制及政策。
展开
精彩书摘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把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视为一种暂时现象,认为如果区域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存在失衡,由于市场不存在要素流动的成本和障碍因素,因而不同区域的价格差异将会诱导劳动力和资金流动,这样的流动会持续到价格消失为止,这时区域会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他们坚信市场的力量完全可以消除区域差异,如果存在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说明市场机制的失灵,而这只有通过健全市场机制才能解决。当然,战后西方各国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从某个时期看,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不但不会因为要素的加速流动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和,反而会迅速扩大。这说明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调节地区间收入分配方面也可能存在着失效行为。市场机制的作用一般是趋向强化地区的不平衡性,一旦某些地区发展比别的地区快,由于既得优势,还会产生“马太效应”。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如果仅仅依赖于市场机制,不仅区域差异会逐渐扩大,而且会扩大到超出人们的承受力。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场调节基础上,必须通过一些市场机制以外的措施进行干预,以加速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进程。
  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它的良好运作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因之一,同时也是区域内外的生产要素顺畅流通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正在各行为主体即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合力下深入发展,并且出现了整体推进和部分先行两种一体化模式。
  众所周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作为促使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市场因素,都对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强烈及高层次的要求。在国内,市场拉动力主要体现在跨越行政区域的生产要素流动、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所产生的经济一体化要求。为了实现本区域短期经济发展利益,一部分地方行政主体倾向于对本地和非本地企业区别对待,由此产生了市场壁垒。这种区别对待实际上缩小了企业发展的市场范围,同时也提升了要素流动不顺畅造成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不可避免地为企业和个人所承担,这不但影响了该区域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阻碍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成形,为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契机,相关利益体对其产生的强烈推动欲望不得而知。国外市场作为另一个影响因素,正从侧面推动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仍旧较高而且不可避免,引进并利用外资一度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打破了以往经济发展“一致对外”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经济内部发展潜力挖掘方面的不足。外国资本的进入通常倾向于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投资环境较好的区域,使得中心城市与经济腹地形成“二元化”的产业结构,经济关系时常出现断裂或者脱节。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核心观点

基础篇——机制溯源
第一章 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经济区域及其本质——空间经济组织
第二节 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论基础——系统论
第二章 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动力机制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条件假设(基于两区域的分析)
第二节 区域利益联系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节 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与两区域的“额外”收益
第四节 经济区域“非协调”发展与两区域的利益损失
第五节 经济区域发展对“协调”的内生需要与协调的动力机制

理论篇——机制机理
第三章 市场调节动力:市场对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一节 市场对经济区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趋同理论
第二节 成熟市场条件下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
第三节 空间二元市场结构与市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抑制机理
第四节 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
第四章 自主创新动力:创新溢出、技术传递与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一节 自主创新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科技支撑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与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构建
第三节 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
第五章 产业链接动力:产业集聚、产业链网与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与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关联性
第二节 中小企业集群式成长的区域产业链接效应
第三节 中原经济区企业集群式成长的制约因素及借鉴
第六章 空间组织动力:区域开发与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一节 影响中原经济区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空间开发的总体要求及布局选择
第三节 “双核”“双环”并立互动,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四节 “一极两圈三层”空间布局的辐射带动
第五节 “点轴”呼应与“三区”互动的协同效应
第六节 发挥战略腹地优势,增强辐射实力

实践篇——机制作用
第七章 中原经济区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态势探究
第一节 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困境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运行分析
第八章 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 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背景
第二节 “十一五”时期郑州新区三次产业的业态分布及发展状况
第三节 “十二五”时期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重点关联产业及目标
第四节 “十二五”时期郑州新区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及可能障碍
第五节 “十二五”时期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路径
第九章 国内外经济区建设实践及协调发展经验借鉴
第一节 欧盟经济区
第二节 长三角经济区
第三节 珠三角经济区
第四节 北部湾经济区
第五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第六节 各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政策篇——机制优化
第十章 区域壁垒破除与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原则
第二节 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着力点
第三节 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