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2990
  • 作      者:
    彭文慧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彭文慧,女,河南新郑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近年来主持开展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和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等的研究工作,在《改革》《科学管理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佘篇,研究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论文一等奖和河南省“三农”问题研究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机制,探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资本与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关系研究、社会资本与区域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社会资本角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研究、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政策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从广泛的制度角度与丰富的文化角度来理解经济生活,探讨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塔尔科特·帕森斯(Tolcott Parsons)明确地把经济学与社会学区分开来,在理论上不鼓励社会学家开展社会学与经济学的对话,他认为经济学分析社会行动的“手段—目的”(means-end)关系,而社会学则研究这种关系的价值。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重新思考关于经济学与社会学关系的观点,在他与尼尔·斯梅尔塞(Smelser)后来的著作《经济与社会》(1956)中曾提出了一种相对综合的社会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这部著作是帕森斯对经济社会学的主要贡献。该书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也没有起到在社会学家中激发起研究经济社会学兴趣的作用,但帕森斯在随后的十年中仍致力于发展经济社会学,对确立经济社会学作为分支学科的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虽然Parsons和Smelser为经济社会学的复兴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却没有引起学界太大的注意。到了70年代,这一领域的发展几乎陷于停滞。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有一批社会学家对开始对经济问题感兴趣,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学的考察,使学界出现复苏的迹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了以下3篇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的发表,以经济社会学为名的这一学科再次兴起。哈里森·怀特(white,1981)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网络的视角对生产市场、经济组织、劳动力市场、金融网络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伯特(Ronald S.Burt,1992)的《行动的结构理论试探》,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85)发表的“经济行动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论文成为导致新经济社会学产生的催化剂,他把“嵌入”概念和制度理论结合在了一起,认为经济行动是嵌入在正在运行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系统中,经济制度具有“为集体行动调动资源的特性”(Granovetter,1992)。
  兹金(Zukin)与迪马乔(P.Dimaggio,1990)认为Granovetter忽视了经济行动的许多方面,包括经济行动与政治、文化及宏观经济水平之间的关联,为了完善这个缺陷,不仅要讨论“结构性嵌入”,还要研究“政治的”、“文化的”和“认知的嵌入”。1994年斯梅尔塞与理查德·斯威德尔格组稿的《经济学社会学手册》一书的出版,则进一步巩固了经济社会学这一学科,促进了经济社会学的发展。
  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建立在对经济学进行批评的基础上,所针对的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模型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经济社会学批评的核心是认为经济学没有从社会与经济的关系去看待和处理经济问题。经济社会学认为生产、交换、休闲、消费等经济现象并不一定以货币报酬为调节手段,它试图从个体、初级群体及家庭、组织、网络、市场、产业国家以及世界体系的层次上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学家非常关注经济过程与结果、不平等与效率问题,他们力求在社会与文化背景中来理解经济现象。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90)把1970年以后的经济社会学界定为新经济社会学,之前的属于古典时期的经济社会学。他认为新经济社会学与古典时期的经济社会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对核心的经济问题如企业、合同、市场等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是用网络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从嵌入的角度着手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二  新经济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尽管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有着不同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视角,理论观点不同,但其基本理论概括出来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网络理论、文化理论和组织理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创新之处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经济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三章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与估计方法
第一节 空间数据及其性质
第二节 空间相关性的识别与检验
第三节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

第四章 社会资本、产业集聚与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差异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增长:社会资本与产业集聚的作用
第三节 模型与数据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章 社会资本、劳动力流动与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
第三节 社会资本、劳动力流动与农民收入差异的空间计量研究

第六章 社会资本、外资行为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差异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外资行为:研究假设
第三节 模型与数据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七章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实证研究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理论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与σ趋同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

第八章 社会资本视角下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思路转变
第三节 投资社会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