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学家有点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64897
  • 作      者:
    沈凌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生活就像一张满是选择题的问卷,普通人有限的常识或者经验决定了选项往往只有ABC。
  《经济学家有点烦》作者沈凌,留心观察生活的细节,小到家常琐事、大到宏观全局——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是一定正确——只是给读者提供了看待生活的另一种角度,为人生漫漫路诠释出不一样的可能。
  阅读《经济学家有点烦》,人生的选择题中,可能会多一个选项D,甚至EFG……

展开
作者简介

  沈凌,70后出生,80后成长,90后下海,00后出洋。2006年获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回国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演变,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权力结构变迁的关系。主要学术论文发表在Economic Theory,Economics of Transition和《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非学术杂文见诸《证券时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学家茶座》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经济学家有点烦》作者给出的答案也许出乎你的意料:经济学“不怎么谈钱”,而是讲“人类的福祉”;自利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期望个人小小的幸福可以“最大化”,经济学探讨的正是幸福最大化过程中该如何科学决策的问题。由此,小到相亲结婚、生儿育女、买车买房,大到社会财富分配、资本市场运行、城市化进程,均属于经济学的考察范围。
  然而,深谙幸福之道的经济学家却烦恼上了,为何?作者用经济学者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告诉你为什么“经济学家有点烦”!

展开
精彩书评

  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框架的基本形成,对经济学家本身的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沈凌博士接受过西方系统的现代经济学训练,其新著《经济学家有点烦》以经济学的学理和通俗幽默的语言,对当前社会中的很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解读,有助于人们增进对经济现象背后内在经济逻辑的认知,值得一读。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田国强
  
  沈先生在《经济学家有点烦》一书中把许多财经媒体人难以企及的功夫轻松地完成了——深入浅出地把现在热门的社会问题都放在了经济学框架里进行了分析,从房价高企到股市低迷,从民主社会到依法治国,务实不犬儒,亲民不逢迎。沈凌先生是谦虚的,他以经济学者的身份,用案例和常识,把教科书上抽象和模糊的经济学变得清晰起来,对普通读者来说,是非常好的经济学通俗读物。书名叫“经济学家有点烦”,其实真正的经济学家,只要别明星化和政客化,哪里会烦呢?
  ——《证劵时报》副总编辑 高峰
  
  我发现沈凌在娴熟运用理论模型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敏感与把握。而当我看到沈凌的《经济学家有点烦》这本书时,我发现这位出国多年的海归,不仅对中国的现实问题有着长期的关注与深入的思考,而且早已把经济学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陈钊

展开
精彩书摘

  “平平淡淡才是真”符合经济学原理吗?
  有句名人名言这样说道:“人的生活无非有两种:要么现在辛辛苦苦,将来快快乐乐;要么现在快快乐乐,将来辛辛苦苦。”有一次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师引用这句名人名言来引导孩子过前一种生活,有点励志的意味。对于一个学过微观经济学的学生,我们能够想到什么呢?
  首先,我想我才不会上当!我要过的生活既不是“现在辛辛苦苦,将来快快乐乐”,也不是“现在快快乐乐,将来辛辛苦苦”,而是:“现在平平淡淡,将来也平平淡淡”。简练一点讲,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就是平淡的。为什么说平淡的生活反而是经济学的追求呢?经济学不是要大家福利最大化的吗?其实大家没有意识到:平平淡淡不仅真,而且还是福利最大化的选择。大道至简。
  经济学承认:福利是难以衡量的。如果非要问一个人他的福利是多少,他只能定性地回答他有多快乐。越快乐,生活的福利就越大。就吃饭来讲,今天饿得要死,吃上一个包子,那么就会很快乐;明天山珍海味,那么再多上一个燕窝鱼翅,也不会觉得比前一天吃包子有更多的快乐。所以,如果可能,大家都愿意天天吃饱喝足,既不要一天饿得两眼发黑,也不要一天饱得吃药助消化。这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本意。如果我能预见将来会中一百万的大奖,那么理性的行为应该是今天就去把这张彩票抵押给银行,换来现金现在就开始消费,每天小鱼小肉的一直到将来。
  从励志的角度,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点苦,用将来的成功做诱饵,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生活的本意上看,成功不是生活的目的,就像钱不是生活的目的一样。成功能够带来的快乐才是我们的追求。
  莫言为什么要在北京买房?
  我估计,莫言想到北京去买房,不一定和魔幻有关,却一定和现实脱不了干系。不论他本人如何爱故乡,不论他的文学创作如何和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不魔幻的现实就是:北京的公共物品远比高密的多且好。这才是莫言想在北京买房的简单理由。现在中国的公共资源,医疗、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哪的农村或者小城镇比得上北上广?所以,不要说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希望在大都市闯江湖,就连一辈子和北京没啥关系的莫言,有了钱也想在北京买房,全不怕离了故土,丢了文学的魂。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欧美发达国家看一看,就知道那里的大学大多在小城里,所以有所谓的“大学小城”的说法。比如我留学的城市波恩,就是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小地方,但是波恩大学在德国却是鼎鼎大名。另外,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如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最著名的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也是如此。国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少听说有了钱就想去柏林伦敦纽约买房子的。如果大家都没有去大城市置业的冲动,那么大城市的房价再高,和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这就像LV包包、百达翡丽名表,价格再贵,也和广大工薪阶层没啥关系一个样!
  所以说,与其煞费苦心地用“限购限价”的手段来使北京的房价下降,还不如把资源向小城镇倾斜配置,改善小城镇的公共物品供给情况和生存环境,让莫言没了进京的理由。就算此法降不了北京的房价,但总能提高全国老百姓的整体的福利水平。到那时,北京的记者出了京,拿着话筒问小城镇的居民:“你幸福吗?”他们才会回答:“姓傅!”
  “单手”赞成出租车涨价
  出租车本来就是一种介于公交和私人汽车之间的交通工具,满足钱多而时间少的人的交通需要应该是其本意。钱少而时间多的人可以去坐公交车,而不是等在马路边打出租车。从这个角度讲,我支持出租车涨价。我甚至认为涨幅还太小,上海出租车完全可以上调到5元每公里。要知道在德国等发达国家,出租车是相当贵的,每公里要折合人民币20元左右。
  但还是有很多人反对出租车涨价,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什么不减少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而要消费者多掏钱?多数人都意识不到,减少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只能改善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并不能缓解出租车的供求矛盾,所以这只是一个纯粹的再分配方案,而涨价则是恢复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有效方案。
  但是一个政策再好,如果不能让老百姓接受,也不是一项容易执行的政策。应该看到,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城市管理者给予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权后的所得。提高出租车计费标准,单纯地让垄断者获益,是拿老百姓的钱去补贴他们,难怪老百姓不开心。这是现代城市管理应该极力避免的。如果出租车营运执照被允许公开拍卖,继而把拍卖所得用来补贴老百姓(比如上海世博会期间,政府向每个上海人发200元公交卡),或者用于改善公交系统,且每年向全体市民报告这部分经费的使用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事关出租车涨价一事,我就不仅单手,而且举双手赞成了。
  “平平淡淡才是真”符合经济学原理吗?
  有句名人名言这样说道:“人的生活无非有两种:要么现在辛辛苦苦,将来快快乐乐;要么现在快快乐乐,将来辛辛苦苦。”有一次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师引用这句名人名言来引导孩子过前一种生活,有点励志的意味。对于一个学过微观经济学的学生,我们能够想到什么呢?
  首先,我想我才不会上当!我要过的生活既不是“现在辛辛苦苦,将来快快乐乐”,也不是“现在快快乐乐,将来辛辛苦苦”,而是:“现在平平淡淡,将来也平平淡淡”。简练一点讲,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就是平淡的。为什么说平淡的生活反而是经济学的追求呢?经济学不是要大家福利最大化的吗?其实大家没有意识到:平平淡淡不仅真,而且还是福利最大化的选择。大道至简。
  经济学承认:福利是难以衡量的。如果非要问一个人他的福利是多少,他只能定性地回答他有多快乐。越快乐,生活的福利就越大。就吃饭来讲,今天饿得要死,吃上一个包子,那么就会很快乐;明天山珍海味,那么再多上一个燕窝鱼翅,也不会觉得比前一天吃包子有更多的快乐。所以,如果可能,大家都愿意天天吃饱喝足,既不要一天饿得两眼发黑,也不要一天饱得吃药助消化。这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本意。如果我能预见将来会中一百万的大奖,那么理性的行为应该是今天就去把这张彩票抵押给银行,换来现金现在就开始消费,每天小鱼小肉的一直到将来。
  从励志的角度,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点苦,用将来的成功做诱饵,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生活的本意上看,成功不是生活的目的,就像钱不是生活的目的一样。成功能够带来的快乐才是我们的追求。
  莫言为什么要在北京买房?
  我估计,莫言想到北京去买房,不一定和魔幻有关,却一定和现实脱不了干系。不论他本人如何爱故乡,不论他的文学创作如何和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不魔幻的现实就是:北京的公共物品远比高密的多且好。这才是莫言想在北京买房的简单理由。现在中国的公共资源,医疗、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哪的农村或者小城镇比得上北上广?所以,不要说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希望在大都市闯江湖,就连一辈子和北京没啥关系的莫言,有了钱也想在北京买房,全不怕离了故土,丢了文学的魂。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欧美发达国家看一看,就知道那里的大学大多在小城里,所以有所谓的“大学小城”的说法。比如我留学的城市波恩,就是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小地方,但是波恩大学在德国却是鼎鼎大名。另外,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如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最著名的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也是如此。国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少听说有了钱就想去柏林伦敦纽约买房子的。如果大家都没有去大城市置业的冲动,那么大城市的房价再高,和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这就像LV包包、百达翡丽名表,价格再贵,也和广大工薪阶层没啥关系一个样!
  所以说,与其煞费苦心地用“限购限价”的手段来使北京的房价下降,还不如把资源向小城镇倾斜配置,改善小城镇的公共物品供给情况和生存环境,让莫言没了进京的理由。就算此法降不了北京的房价,但总能提高全国老百姓的整体的福利水平。到那时,北京的记者出了京,拿着话筒问小城镇的居民:“你幸福吗?”他们才会回答:“姓傅!”
  “单手”赞成出租车涨价
  出租车本来就是一种介于公交和私人汽车之间的交通工具,满足钱多而时间少的人的交通需要应该是其本意。钱少而时间多的人可以去坐公交车,而不是等在马路边打出租车。从这个角度讲,我支持出租车涨价。我甚至认为涨幅还太小,上海出租车完全可以上调到5元每公里。要知道在德国等发达国家,出租车是相当贵的,每公里要折合人民币20元左右。
  但还是有很多人反对出租车涨价,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什么不减少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而要消费者多掏钱?多数人都意识不到,减少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只能改善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并不能缓解出租车的供求矛盾,所以这只是一个纯粹的再分配方案,而涨价则是恢复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有效方案。
  但是一个政策再好,如果不能让老百姓接受,也不是一项容易执行的政策。应该看到,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城市管理者给予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权后的所得。提高出租车计费标准,单纯地让垄断者获益,是拿老百姓的钱去补贴他们,难怪老百姓不开心。这是现代城市管理应该极力避免的。如果出租车营运执照被允许公开拍卖,继而把拍卖所得用来补贴老百姓(比如上海世博会期间,政府向每个上海人发200元公交卡),或者用于改善公交系统,且每年向全体市民报告这部分经费的使用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事关出租车涨价一事,我就不仅单手,而且举双手赞成了。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第1章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有点烦
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
有没有一门课叫“东方经济学”?
教授治院与经济学教育改革

第2章 经济学教我们过怎样的生活
你并非一无所有
人生唯一的任务是什么?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平平淡淡才是真”符合经济学原理吗?
教育的差异化竞争
为什么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相亲就是去做大股东
回国还是留下?
与茅老商榷:靠道德,要不得!
为什么火车票那么难买?
我想给铁道部改名字
“单手”赞成出租车涨价

第3章 宏观经济那点事
微观到宏观的“惊人一跃”
GDP是个什么玩意儿?
拉动经济增长到底要几驾马车?
“结构性通货膨胀”
关心穷人需要留住富人
鱼和熊掌要兼得
中国人为啥不愿意花钱?
“调结构”与“保增长”矛盾吗?
高利贷债权该不该受法律保护?
温州一家人:开启中国的美国梦
莫言为什么要在北京买房?
从私人消费向公共消费的转型
黄金牛市似终结,留出机会给中国
经常项目下的赤字说明了什么?

第4章 社会问题的经济解
一个05线城市
聊聊凤凰的买路钱
公路是不是必须姓“公”?
北京、上海车牌体制比较
贫困县政府真的付不起民办教师的工资吗?
现在的贪官有点冤
不妥协,何以得民主?
也谈“中国式过马路”
给医生高薪,刻不容缓!
坐在天堂里看雅安,我想到了什么?

第5章 绕不开的楼市与股市
如何看待高房价之一:房价收入比之国际比较
如何看待高房价之二:投资性住房需求是否需要排斥?
如何看待高房价之三:中国房价的结构性问题
如何看待高房价之四:房产税能够降低房价吗?
中美家庭资产比较
写在股市边上
资本市场上也有农村户口
中国的政治环境能不能发展股市?
中国股市不分红
也谈养老金入市
中国股市的自我救赎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