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经济学当作高深的学问。其实,经济学原理并不深奥,但是必须学才能会。经济学解释的现象是真实世界,所以很难避免人的主观色彩。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学问,所有的问题都围绕着选择而展开的。
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这就是一种选择。对于任何人来说,选择意味着有所放弃。所谓的成本就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也就是放弃了些什么。相对人类无限欲望来说,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如果手上有100元,那么我们如何花这100元?可以用来吃饭,也可以用来买礼物送给女朋友,但是究竟用在什么地方,这就要看个人对用途最高一项的评价。换一种方式来说,也就是如何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但是他们行为却无法离开经济学。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本质上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并不是单纯指物质上的东西,而是包含了精神的感受。行善也是一种经济学,这能够给行善者的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道理很简单,有的人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他乐意助人。如果做好事没有给当事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那么他就不会做好事。我经常在公交车给老人让座,这也是我的理性选择。毕竟,我不忍心看着老人站着在那里,所以我内心感到痛苦。给他们让座就是避免我这种痛苦,这就是以我的自利行为去实现利他。
博能集团副总裁徐昌生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道德的产生来自于对未来利益的预期,倘使一个人对未来的利益没有信心,短期行为必定相伴相生。”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一个人越看重长期利益,他的行为就有道德。要是面对未来都是一个不确定性,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趋势短期化,一切都从目前利益考虑,道德水平自然会下降。
对于经济学的研究,这需要我们客观看问题。事实上,经济学总是被更多的谬误所困扰。不管怎么说,每个普通人都难以避免天生短视的倾向。他们看问题时,通常看到即时影响,却很难以看到长远的影响。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说过:“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