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3651
  • 作      者:
    刘国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国光,1923年11月出生,江苏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专长:经济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第十二、十三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会理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评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兼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大学教授。代表作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论经济改革与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大变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改革·稳定·发展》、《中国经济走向——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改革》、《刘国光文集(全十卷)》、《经济学新论》等。2005年获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2011年获首届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波兰科学院外国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
展开
内容介绍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对建设和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不过,作为经济制度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前提下的“计划调节”(这里说的是广义计划,也包括战略性指导性计划,必要的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等等),不能混为一谈。我在“答辞”中说,要在“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调控干预,(对市场的缺陷)加以纠正,有必要的计划协调予以指导”,就是这个意思。这里面哪有作为制度的“计划经济”并没有过时的意思呢?!
  我在提出用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就讲了市场缺陷的问题。我列举了市场经济下不能完全交给价值规律或市场去管而必须由政府过问的事情。
  我想,至少有这么几件事情是不能交给价值规律去管的。第一件事是经济总量的平衡——总需求、总供给的调控。如果这事完全让价值规律自发去调节,其结果只能是来回的周期震荡和频繁的经济危机。第二件事是大的结构调整问题,包括农业、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消费与积累,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等大的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希望在短时期内如10年、20年、30年,以比较小的代价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现代化、高度化。通过市场自发配置人力、物力、资源不是不能实现结构调整,但这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要经过多次大的反复、危机,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实现。我们是经不起这么长时间拖延的,也花不起沉重的代价。比如一些影响比例关系的重大工程规划必须由政府来做,反周期的重大投资活动要由政府规划,等等。第三件事是公平竞争问题。认为市场能够保证公平竞争,是一个神话,即使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也不可能保证公平竞争,因为市场的规律是大鱼吃小鱼,必然走向垄断,即不公平竞争。所以,现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制定反垄断法、保护公平竞争法等。第四件事是有关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以及“外部不经济”问题。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从企业内看是有利的,但从企业外看却破坏了生态平衡、资源等,造成水、空气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这种短期行为危害社会利益甚至人类的生存。对这些问题,市场机制是没有能力解决的。第五件事,社会公平问题。市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市场只能实现等价交换,只能是等价交换意义上的平等精神,这有利于促进效率、促进进步。但市场作用必然带来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在我们引进市场机制过程中,这些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引起了社会不安,影响了一些群体的积极性。对此,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这种现象的恶性发展。现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对市场缺陷的弥补作用,更不能少。
  这些意见,后来我发现西方经济学文献中也有类似的阐述,所以我说的也不完全是新鲜的东西、
  记者:这也是您近年来一直在强调的观点。我们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曾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比喻为“笼子”和“鸟”的关系。您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笼子”还有必要吗?
  刘国光:陈云同志讲得很生动。好像“笼子”这个词不好听,但要看到“笼子”的作用。国家财政预算把国家的收支大体框住了,是不是“笼子”?货币信贷总量调控把国民经济活动范围大体框住了,是不是“笼子”?重大的工程规划,是不是“笼子”?当然,这个“笼子”可大可小,可刚可柔,可用不同材料如钢材或塑料薄膜等制成,如指令性计划是刚性的,指导性计划则是弹性的。总之,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时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不能忽视必要的“笼子”即政府管理和计划协调的作用。现在,“十一五”计划不说计划了,改称“规划”,但“规划”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长远计划,是战略性的计划和指导性的计划,不再是指令性的计划。它应该起导向作用,其中如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也有指令性的。必要的指令性计划也不能排除。所谓市场取向的改革本身就包含着计划体制和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计划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有效的政府管理。
  ……
展开
目录
随笔代序: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商品一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笔谈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缘起回顾
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探索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情况的回顾
计划与市场关系变革三十年——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计划与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创建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
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中国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不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略论“市场化改革——我国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什么?不是什么?
端正改革开放的方向——我国市场取向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纪念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20周年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
计划性和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根本性区别
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板
宏观计划调控要跟上市场化进程
“十二五”规划编制前夕谈加强国家计划的导向作用
发展流通产业要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并用
……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目的:公平与效率并重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实现共同富裕
七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