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0743
  • 作      者:
    张鸿武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鸿武,1977年生,湖南益阳人,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目前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收入差距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
  近年来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编写《经济学实验))、《Eviews应用实验教程》等教材两部,参与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从趋同的概念出发,分三个部分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一部分为理论阐述,主要总结了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的导出,并就趋同的不同定义和相应检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进而提出了《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进行中国经济增长趋同检验所依据的定义和检验方法;第二部分为实证分析部分,着重考察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趋同和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增长核算分析了地区经济差距的来源,它是《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的中心部分;第三部分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4.5 分析结论
  通过运用普通的泰尔指数分解法对中国1952 - 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我国行政单位划分为区域一省一地级市三层结构,我们运用二阶段嵌套泰尔分解分析法对我国1984 - 2003年的地区收入差距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书得出了与大多数研究文献相类似的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演变的规律,如地区收入差距的U形变化,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等;但与一般研究文献不同的是,我们发现,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根源在于省内收入差距,虽然90年代以来,省内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有所缩小,但其仍然占到总体收入差距贡献度的一半以上,同时省内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的值仍在不断增大。
  从四大区域的层次来说,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差距对全国的整体差距贡献率最高,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差距对全国总体差距的贡献率较低,特别是中部地区,从90年代初到现阶段的变化一直比较平缓,而西部地区虽然对总差距的贡献率相对东部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从区域内各省内部差距状况来说,即将我国区域的最小单元定为市、地区一级时,对总体地区差距贡献率最高为省内差距,说明各省内部市、地区之间的差距水平远远高于按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经济区域划分的区域间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省内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省内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和汉族居住地的差距;省会城市集中地和省内边远地区的差距。
  事实上,由于我国地域的广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之间、省际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上述结论及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表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省内收入差距,其次是区域间收入差距,再次才是省间收入差距;其政策意义在于,要想快速缩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短期内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措施着力于缩小省内收入差距,中长期内才是缩小东、中、西、东北等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省与省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趋同的含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结构和创新点

第2章 趋同基本理论的一般考察
2.1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简短回顾
2.1.1 新古典增长理论
2.1.2 新增长理论
2.2 增长理论中的趋同与趋异
2.2.1 新古典增长函数的假定
2.2.2 模型动态变化及稳态分析
2.2.3 趋同假说的推导
2.2.4 新增长理论中的趋异
2.3 趋同概念的扩展
2.4 国家与地区趋同、趋异的现实结论
2.4.1 趋同的局部验证
2.4.2 趋同的全球性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实证研究
3.1 趋同研究方法的演变
3.1.1 趋同分析研究方法总结
3.1.2 趋同研究方法评述
3.2 中国地区经济趋同的实证检验
3.2.1 趋同研究在中国的现状
3.2.2 中国经济的地区性趋同
3.2.3 随机性趋同及其研究方法简介
3.2.4 中国地区经济的随机性趋同分析
3.2.5 趋同分析的结论
3.3 趋同和趋异的共存:一个直观猜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变迁
4.1 地区经济差距衡量的视角与尺度
4.1.1 地区经济差距的衡量指标
4.1.2 地区经济差距的测度方法
4.1.3 测度方法的选择
4.1.4 地域单位的划分
4.1.5 其他相关问题
4.2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变迁
4.2.1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研究的文献简述
4.2.2 中国埘区经济差距的演变:1952-2004年
4.2.3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的政策背景
4.3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来源
4.3.1 研究方法简介
4.3.2 实证分析
4.4 省区内的不平衡分析
4.5 分析结论

第5章 增长核算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来源
5.1 增长核算的基本方法
5.2 中国各地区投入与产出数据的说明
5.3 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
5.3.1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现状
5.3.2 实证分析
5.3.3 地区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5.3.4 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
5.3.5 关于东北地区发展的基本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6.1 本书的主要结论
6.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6.3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研究方向

附录1 1979-2004年中国各省物质资本存量
附录2 1995-2004年中国各省人力资本存量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