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度化路径
制度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制度是影响城乡融合、阻碍城乡走向一体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均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发展是制度变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制度演变,没有制度创新,经济不可能得到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制度缺陷更加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农业长期以来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为了不对城市发展、工业扩张造成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阻碍城乡交流、分割城乡联系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存在导致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产生。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制度创新,需要制度创新为其作保障。第一,改革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将户籍与附着在户籍上的特殊权利分离,还户籍仅为人口管理工具的本来面目。第二,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可以通过土地出租、抵押、互换获得应有的收益。第三,改革二元就业制度。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就业选择权利。第四,改革二元社会管理制度。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五,改革二元行政管理制度。逐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影响力和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为保障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政府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是,均等不等于平均,均等主要是机会均等和结果均等,就是全体公民不仅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是均等的,而且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也是均等的。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由改革初的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相伴随的是,中国面临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尤其出现公共服务不到位、不均衡、公共服务产品短缺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变城乡不均等格局、促城乡一体化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和任务。第一,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就是要增加农村的公共财政支出,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建设。第二,实现城乡教育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