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投资的规模与特点
自1978年中国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国内投资总额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毫无疑问,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学界已经普遍接受投资能够有效创造国内需求并改善社会基础设施的观点(Chow,1993)。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10010,而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03-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4%以上;与此同时,这5年间投资总额甚至比此前23年的投资总额还要多。在此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较高水平之上。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结构调整升级之前以储蓄为主要特点的时期,来自国内的需求明显不足,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对投资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投资的扩张可以通过拉动机械、设备、相关建材和一些耐用品的总需求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因此投资可以被视作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标,经济增长往往会伴随投资的涨跌而涨跌。对中国的总投资又可以被分为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两大部分,但是相比较国内投资而言,外商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我国的投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经济增长是适度、过热还是过冷,因此投资往往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而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总投资的影响非常大(余永定,2004),如1998年财政部增发1000亿建设国债用于扩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7.8%的年增长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遏制过热的投资增长趋势,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10月29日上调了人民币基准利率,10年来首次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并在随后几年内多次加息。政府试图通过这样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对投资进行宏观调控,这些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