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指数体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767951
  • 作      者:
    郑京平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指数体系研究》研究主要遵循了以下四项原则:
  全面性。对经济景气监测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进行详尽介绍,对国内外经济景气监测发展历程进行完整的梳理,对具体的景气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的概括,对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开展的景气监测实践进行深入比较,成为目前国内一份全面反映国内外经济景气监测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报告,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
  系统性。遵循先理论、后方法、再实践的路径,分别对依据定量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模型的合成指数方法、预警灯号系统方法和依据抽样调查收集定性数据而后进行定量化处理的景气调查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系统地构建我国经济景气监测的指数体系。
  应用性。在全面系统地概括总结经济景气监测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详尽地介绍并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实践活动,具有很高的实践操作指导价值。
  前瞻性。充分吸收国内外经济景气监测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并对一些应用广泛的实践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前瞻性强。
展开
精彩书摘
  与其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外生的总供给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生产率冲击,即所谓的供给冲击,以及政府支出冲击是诱发经济波动的最重要的冲击因素。技术创新、新的生产方法的出现、气候变化、自然变化、自然灾害都会带来生产率冲击,会改变既定投入量所生产的产出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完善性,认为市场经济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经济周期是由外生因素对经济均衡的扰动产生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认为即使在短期内,市场也存在完备的价格体系。这意味着,一方面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有效市场,没有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另一方面,价格和工资都具有弹性,与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一致。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是由暂时的技术冲击引起的,这种冲击改变了人们工作和闲暇的决策,从而影响了劳动力市场供给以及生产决策。因此,这种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正常的,它是对经济环境变动,特别是技术变动的有效反映。具体而言,当经济中出现一个正向的技术冲击,如技术创新、新的生产方法的发明,劳动生产率会因此提高,进而使得劳动力需求增加,从而提高现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此时,劳动供给者面临信号筛选问题。如果他认为这种冲击是暂时的,那么,他会认为目前的实际工资会比未来的实际工资高,因此劳动者倾向于用劳动替代闲暇,从而使得一定期限内劳动供给增加,短期内产量也随之增加,经济处于上升阶段。在这个作用机制下,只要闲暇的跨期替代效应足够大,即使很小的生产率冲击也会导致相对大的产出波动。而如果劳动供给者认为这种冲击是持久的,他们便认为生产者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大量投资活动。但从投资增加到资本存量增加大约需要4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因此,在这段时期内产量会在初始冲击的影响下持续增加,直至冲击的影响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冲击产生,生产者最终会发现他所持有的资本存量已经超过了均衡经济所需要的稳态资本量。一旦这一点被发现,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生产者便开始降低投资活动强度,直到资本折旧使资本存量恢复到稳态水平,经济恢复到稳定增长路径。同时,随着投资活动减弱,失业率增加,产出减少。同理,当经济中出现一个负向的技术冲击,如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将在同一个机制下向相反方向运作,并最终进入下降阶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周期理论
1.1 经济周期基本内涵
1.1.1 经济周期的定义及特征
1.1.2 经济周期的类型
1.2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
1.2.1 二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
1.2.2 二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章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的概念与方法
2.1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的基本知识
2.1.1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的基本内涵
2.1.2 宏观经济景气的特征及主要监测面
2.2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主要方法
2.2.1 景气指数方法
2.2.2 预警信号系统
2.2.3 景气调查方法

第三章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实践
3.1 国际宏观经济景气监测发展
3.1.1 早期研究阶段(1880-1930年)
3.1.2 初步应用阶段(1930-1960年)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60-1980年)
3.1.4 现代国际化阶段(1980年至今)
3.2 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景气监测分析
3.2.1 先行指标体系分析
3.2.2 同步指标体系分析
3.2.3 滞后指标体系分析
3.3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的发展
3.3.1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的发展历程
3.3.2 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景气监测体系
3.3.3 预警信号系统实践
3.4 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的思考

第四章 景气调查实践
4.1 企业景气调查
4.1.1 企业景气调查的起源及基本方法
4.1.2 国内外企业景气调查实践 
4.1.3 完善我国企业景气调查工作的建议
4.2 采购经理调查
4.2.1 采购经理指数编制方法及应用
4.2.2 各国(机构)编制采购经理指数的实践
4.2.3 采购经理调查与企业景气调查的比较
4.2.4 我国采购经理调查的改进建议
4.3 消费者信心调查
4.3.1 消费者信心调查的产生和发展
4.3.2 消费者信心调查方法
4.3.3 消费者信心调查的应用
4.3.4 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改进建议
4.4 经济学家信心调查
4.4.1 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的基本概念
4.4.2 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的国际经验
4.4.3 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的中国实践
4.4.4 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的改进建议

附录一 国际景气指标体系介绍
(一)大型企业联合会指标体系
(二)ECRI景气指标体系
(三)OECD景气指标体系
(四)日本经济景气动向指数体系
(五)韩国景气指标体系
附录二 国外企业景气调查实践
(一)德国
(二)日本
(三)OECD的企业景气调查标准制度
附录三 国内企业景气调查实践
附录四 企业景气调查问卷实例
附录五 国外采购经理调查实践
附录六 国内采购经理调查实践
附录七 采购经理调查问卷实例
附录八 国外消费者信心调查实践
附录九 国内消费者信心调查实践
附录十 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问卷实例
附录十一 世界经济学家调查问卷实例
附录十二 中国经济学家调查问卷实例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