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两口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422877
  • 作      者:
    (美)葆拉·舒可曼(Paula Szuchman),(美)珍妮·安德森(Jenny Anderson)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学会“小两口经济学”,
  让你人生的最大投资——婚姻,获得最大回报
  你的婚姻幸福吗?或许你已不再多想这个问题。或许你会说“也许吧”,但除非没有因家务而起的拌嘴,没有因不理解而起的抱怨,没有因孩子而起的争吵,没有因犯错而起的对立……婚姻好像一桩神秘又带点盲目的生意,因而失败的可能很大,成功的动力却不足……因为没有人给你提供绝对成功的保证。
  直到现在,《小两口经济学》横空出世,带你走出混沌茫然、一地鸡毛的窘境,走上一条清晰明了、智慧理性的大道:经济学绝对是婚姻幸福的坚强保障。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更有效率的分配和使用稀有资源,这正好是你和另一半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以让你快乐、让婚姻巩固的方式,来运用你有限的时间、精力、金钱……和“性”趣?
  的确如此:
  ·一旦你了解分工的观念,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家事纷争;
  ·你虽然做了长期的承诺或计划,问题却挥之不去,这都是跨期选择然后加以落实的问题;
  ·想要远离整晚喋喋不休的争辩,你一定要明白什么叫趋避损失,寸土必争,风险更大;
  ·至于性,这个婚姻生活最叫人迷惑难解的谜,只不过是供需之间的问题;
  ……
展开
作者简介
  葆拉·舒可曼Paula Szuchman,《华尔街日报》头版编辑。曾任该报记者,主跑旅游产业和生活风格趋势。目前和先生、女儿,还有狗狗住在纽约布鲁克林。
  珍妮·安德森Jenny Anderson,《纽约时报》记者,主跑华尔街动态多年。因报道美林集团获得美国财经新闻最高荣誉“杰拉德·罗布奖”(Gerald Loeb Award)。目前从事教育和生活方面的写作。和先生及两个女儿住在纽约曼哈顿。
展开
内容介绍
  神奇的经济学角度,让你的婚姻透彻明晰、幸福坚固
  具备这样的经济学眼光,你将收获更高质量的爱
  我们爱经济学,因为它不会歧视性别,不管谁“对”谁 “错”,也不分谁会沟通、谁不会说话。它不会用高人一等的语气颐指气使,也不会尝试心理分析,不管上一次是谁赢,或者该轮到谁来按遥控器。相反的,它会对不合逻辑、极其情绪化的棘手纠纷,提供冷静而合理的解决方法。
  这本书直截了当、实事求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效果强大,让任何希望婚姻更巩固、快乐、有趣味的人都能有所收获,同时还能学到负斜率需求曲线等经济学的新知。
展开
精彩书评
  “实操演练,幽默有趣,引人入胜。这本书聚焦那些夫妻间几乎必然要发生的烦心事。如何不用数落就能让她干好家务?如何叫他不再冲孩子大嚷大叫,或者从沉迷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如此等等。一看完这本书,我就在我丈夫身上开始应用。”
  ——格里特琴·鲁宾,畅销书《幸福工程》的作者

  “对所有想提升爱的水平的人来说,这是一本让人兴奋的必读书。”
  ——约翰·高特曼博士,畅销书《让婚姻美满的七个原则》的作者

  “一本精彩绝伦、新意叠出的书。如果你自认为是理性的消费者,更要买这本书——十几块钱就能增加你的婚姻美满度,绝对划算!”
  ——A.J·乔布斯,畅销书《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我的圣经狂想曲》的作者

  “先带你进入别人小两口关系的情境之中,再给你提供富有价值的针对性方法。一本有趣又轻松活泼的书,适合任何想要更懂经济学、想要更明白爱的真谛的人。”
  ——史蒂文·兰斯伯格,畅销书《生命中的经济游戏》、《反常识经济学》的作者

  “引人入胜的深入研究,编织成了充满阅读乐趣的故事,让我看懂了我很久以前就很想了解的事情。赞!”
  ——罗伯特·弗兰克,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自然学》、《赢家通吃的社会》的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葆拉和尼维
  要说争吵专家,非葆拉(本书作者之一,照理说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她的另一半尼维莫属。他们俩结婚之初,就争吵了整整一年,为的是一张LA-Z-BOY 牌单人沙发椅。
  让我们倒回到最前头。那可不是一张普通的沙发椅,是葆拉在拍卖会上买来的,她觉得它很有个性。尼维却觉得那是个折磨人的玩意儿,因为只要坐上去,已经散落的弹簧就会刺在你的脊椎骨上,好像百万个小钻头。早在这张沙发椅之前,两人还为尼维对钩子的迷恋而争吵,他不顾葆拉的反对,在墙上钉了一大堆挂衣服的钩子。他说只有笨蛋才会用衣橱,因为你得翻半天,才能找到你要的衬衫,如果把衬衫挂在墙上,一目了然,岂不是容易得多?他们俩还曾发生过小塑像消耗战,因为葆拉不论访问哪个国家,都会带回几尊可爱的小塑像,而尼维老是“不小心”碰倒或打碎它们。接着又发生过浴室橱柜30日战争,因为尼维竟敢不问葆拉,就擅自把浴室里他觉得“老旧”或“无用”的东西丢掉,结果她花了200美元买来的洁齿牙模也给扔了。另外,还有厨房橱柜暴动,因为尼维老是把他日本茶道的茶具(其实都落灰尘)放在橱柜正中央的前方,结果正好挡住了葆拉心爱的陶瓷碗盘。
  但这一切的破坏力,都不如沙发椅这回这么严重。葆拉爱这张椅子,她拥有它已经近10年了,每一次搬家都把它一同搬走。她曾在这张椅子里抱着她那躁郁的猫,直到后来猫实在太躁郁了不得不送人;她曾在和情人分手之后,坐在上面聆听琼妮?米歇尔(Joni Mitchell)的歌,愈听愈忧郁。这张椅子不只是椅子而已,而是备受信任的老友,有着柔软破旧的茶褐色丝绒软垫,附腰托和脚踏板。这是整间房子里最舒服的椅子,怎么会有人不这么想呢?
  显然尼维就不以为然。他每次看到这张沙发椅,既不觉得它真的符合人体工程学,也不觉得它意味着逝去的青春,只认定它又丑又破,上面沾满了猫尿,放在客厅就好像眼中钉一样让人不舒服。他说葆拉对她拥有的物品未免太多愁善感,而她对这张椅子的依恋根本就是“疯狂”。他说他每次看到这张椅子就得退避三舍,这椅子让他很不快乐。
  葆拉则觉得他的想法才是莫名其妙,看到一张椅子怎么能让人不快乐?尼维也未免太夸张了吧?这张椅子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葆拉疑惑,为什么她所喜爱的东西——她收藏的老琴谱、少年棒球奖杯,还有她收集的拖鞋,怎么这么巧都是尼维想要塞到贮藏室,等日后他“找到更大的公寓”再拿出来展示的宝贝?
  不错,葆拉和尼维面对的,是所有新婚夫妻都可能发生的小别扭,老夫老妻早已经过了这样的阶段。为家具和鞋子而吵架?当你有一个孩子要考大学、另一个被同学欺负、第三个则刚进入青春期时,谁有时间为这些鸡毛蒜皮花心思?没想到还真有不少小两口有这等闲工夫。在我们的访谈中,许多已经结婚3至30年不等的夫妻,都面对着和尼维与葆拉极其相似的问题。一对夫妇为了装修浴室吵了6个月——因为她想全用新设备,他却要用他们用了10年的老东西。另一对夫妻则面临抵押品被没收的命运——这可相当严重,因为虽然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她却不肯把房价降低分毫(他们之间还有其他的问题)。
  但再回到我们的主角身上。一天,尼维和葆拉在纽约上州度周末时,沙发椅之战突然有了转机:他们俩经过一家正在车库拍卖的人家,草地上正好有张沙发躺椅,破破烂烂,茶褐色的丝绒软垫,有腰托和脚踏板。售价?50美元。
  葆拉仔细检视了一番。“这玩意儿竟要50美元,这家人一定是疯了。”尼维非常吃惊,她这么顽固,不肯放弃自己的破烂,却说这个很像她的破烂的东西一毛钱不值。
  “哦,葆拉,那你那张沙发椅如果要卖,售价会是多少?”尼维问道。
  “要不少钱哟,”她边说边想:“大概500美元吧。”
  问题│禀赋效应
  葆拉的问题就在于经济学家所谓的“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也就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就会比不属于他之前大大增加,这是源自于损失趋避而产生的奇特行为——当某件事物变成我们的,我们就会赋予它比在我们拥有之前更高的价值。
  正是因为“禀赋效应”,所以我们才会在车库拍卖时把自己用过的经济学课本标价为5美元,一毛也不能少,但在别人的拍卖会上,如果要我们出2美元以上买同一本课本,想都别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会认为自家的房子价值42万美元,却认为邻居的房价绝对不到32万美元。这也是邮购公司会提供退还商品免运费的原因——他们知道一旦你试穿了那件海盗装之后,大概就不会想退了。
  “禀赋效应”的经典例子是一个马克杯实验。两组受测者要为马克杯定价,只有第一组被告知马克杯属于他们,他们可以拥有马克杯,而第二组则未被这样告知。结果第一组(拥有马克杯的人)所标的价格较第二组高,而如果能以马克杯换现金,他们也比较愿意保留杯子。第二组——不认为自己拥有马克杯,因此没有“禀赋”观念的人,则宁可选择现金。
  另一项研究中,第一组汽车买主(其实是为了这项实验而扮演汽车买主的人)受命买下有完整配备的小汽车,然后除去他们不想或不需要的配备;第二组则先买并非完整配备的小汽车,然后再加上他们想要或需要的配备,结果叫人大吃一惊:第一组的人最后拥有的配备平均都比第二组多。一旦他们买下这些并非不可少的配件之后,他们就不愿意放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丧失了原先拥有的东西。
  在葆拉的例子里,她不肯放弃这张沙发椅不只是因为她爱这张椅子——而是因为她不能忍受失去这张椅子的痛苦。失去这张椅子就意味着失去它所象征的一切:她独立的单身时光,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整天什么也不用做,不必考虑旁人需求的自由。“禀赋效应”拉开了帘幕,让我们知道我们多么不愿意丧失物品,或金钱,或人,或我们生命中的时光。
  但这张椅子值得她和尼维再争执一年吗?
  办法:重建认知
  婚姻咨询顾问常常会亮出“选择战场”或“学会妥协”这类隽语,这两句话都是金科玉律,但都没有针对当初为什么会有这些战争发生,核心就在损失趋避。通常我们都只是不愿损失,而会产生损失趋避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正是由我们附加在自认为珍贵的事物上的高价值引发的。
  但如何摆脱这样的禀赋?你很难不在乎你所依恋的事物。
  一个技巧是重建认知:你是丧失一张沙发椅,抑或获得一个和乐的家庭?你是丧失了某件让你感伤的物品,抑或获得再去买件美丽家具的机会?
  有时我们觉得自己丧失动力,其实只是因为我们选择的认知方式不当。先前我们提到心理学家卡纳曼和特沃斯基的实验,测试人是否会因问题呈现的方式不同,而采取风险较高的赌注。在另一项测试重建认知效果的实验中,他们请人由两种拯救生命的策略中选择其一:
  受测者受命想象一个情境:某种罕见疾病爆发,会使600人丧生,而他们可由下面两种计划中做出选择。
  A计划能有百分之百的机会拯救200人。
  B计划则有1/3 的机会拯救600人,2/3 的机会一个人也救不活。
  72%的受测者选择了A,认为这是能拯救生命最大的机会。
  接着他们要由下面两个计划中选择其一:
  A计划有百分之百的机会造成400人死亡。
  B计划则有1/3 的机会无人死亡,2/3 的机会是全部的人都死亡。
  78%的人选择了B计划,他们认为这是唯一可能无人死亡的计划。
  不过请注意,其实前后两种选择完全相同,只是认知呈现的方式不同。第一个选择是以多少人存活为主,第二个则以多少人死亡为主,也就是以可能的得与失来选择。而受测者总是受到得的吸引,毫无例外。
  重新认知你的选择,你可能就会对自己要走哪条路改变心意。你也可能更愿意妥协,那是因为我们妥协的意愿和我们觉得自己在过程中是得是失,有很大关系。
  尼维十分了解葆拉,知道如果和她说,她喜欢这张椅子实在太蠢,一定达不到目的。那该怎么办?不如用电子表格,画出长期下来这张椅子和另一件家具对比的结果,比如葆拉可以拥有像文明人一样坐着写书的书桌,而不必老是坐在那张沙发椅上折磨她的脖子。用电子表格说服另一半,这听来有点荒唐,但尼维认为葆拉准会吃这一套。
  “我认为她会感激我的确花了心思,而不只是讲话糟蹋她的椅子。”尼维说。
  尼维建议他们应该让新“能量”进入他们的房子。他拿电子表格给她看——虽然她很难缠,但觉得这表很有道理。他建议他们夫妻俩应该一起买一件新家具来取代这张旧沙发椅。他提到说他在她最爱的家具店里,曾看到一张复古的丹麦书桌,这对一位作家来说是绝佳灵感的泉源。
  幸好葆拉对经济学的研究有了代价。她权衡为保留这张旧椅子而争吵的得失利弊,最后结论是:该是为求夫妻和睦,舍下这张椅子的时候了。当然,身为业余的经济学家,她也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因此,尼维最近问葆拉:如果他不先问她,就把第二只狗带回家来养,她会有多生气?结果她告诉他,她一点也不会动怒——只会出门去再为自己买一张LA-Z-BOY牌沙发椅。
  ……
展开
目录
序言我们需要解决办法
为什么用经济学(而不是芳香疗法之类的方法)?
为什么是我们?
我们怎么写成这本书?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劳动分工or为什么你该去洗碗
原则1:专业分工
原则2:比较优势00个案1:艾瑞克和南希
问题:五五平分的婚姻
办法:专业分工和比较优势0个案2:诺拉和安德鲁
问题:市场失灵
办法:更有效的市场

第二章 损失趋避or一肚子气去睡觉的好处
原则:小心损失趋避的深渊0个案1:艾米与荷西
问题:复损
办法:明天再说0个案2:葆拉和尼维
问题:禀赋效应
办法:重建认知0个案3:罗伯和爱伦
问题:现状偏差
办法:主动积极的决策

第三章 供需or怎么让他(她)更想“爱”
原则:降低成本以增加行动0个案1:海蒂和杰克
问题:不透明的市场
办法:透明化0个案2:康诺和琳瑟
问题:坏习惯
办法:重建习惯0个案3:塞斯和莫妮卡
问题:协调失败
办法:发出信号

第四章 道德风险or大到不能倒的婚姻
原则1:因为保险,所以冒险
原则2:婚姻这种保险个案1:碧翠丝和崔伊
问题:一方“援助”太多
办法:让他投资个案2:拉娜和乔伊
问题:没什么好损失的
办法:新规则架构个案3:卡拉和皮特
问题:负向诱因
办法:明智的诱因

第五章 诱因or让他乖乖听话做事
原则:正面负面,不要滥用
诱因的陷阱个案1:珍妮和施洛德
问题:唠叨
办法:信任个案2:丽贝卡和保罗
问题:以牙还牙
办法:免死金牌个案3:柯林和莉莉
问题:滥用诱因就会失效
办法:保持新鲜感

第六章 取舍or“熬过去”的艺术
原则:成本效益分析个案1:克莱儿和肖恩
问题:只看大问题
办法:从边际来考虑个案2:卡罗琳和汤姆
问题:沉没成本
办法:忽视沉没成本

第七章 信息不对称or有些话该对他说
原则:认识看不见的手个案1:比尔和安琪
问题:混合均衡
办法:发出信号个案2:凯特和戴夫
问题:显示性偏好对叙述性偏好
办法:诚实申报机制

第八章 跨期选择or等有空,我会……
原则:今天的决定,未来才发生个案1:艾丽斯和马克
问题:双曲贴现
办法:承诺机制个案2:霍华德和珍
问题:冷热同理差距
办法:承诺机制

第九章 泡沫or让“好日子”过久一点
原则:认识泡沫、预期泡沫个案1:金兰和丹尼尔
问题:确认偏误
办法:创造性破坏个案2:莱拉和杰克
问题:从众行为
办法:照照镜子看自己

第十章 博弈论or化解婚姻的古巴危机
原则:婚姻的运筹帷幄个案1:爱丽儿和雷恩
问题:策略两极化
办法:共谋个案2:海瑟和布勒迪
问题:囚徒困境
办法:承诺机制个案3:英格丽和麦克
问题:另一半坐享其成
办法:混合策略个案4:玛卡丝和盖瑞
问题:两性战争
办法:先行者优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