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形成贫困治理多维互动机制,构建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体系
建立“三位一体”的相关利益者参与机制,在反贫困措施的制定过程中体现出贫困人口、社区组织(包括合作社、乡镇或县办企业、互助组等)和政府三方力量的均衡,实现三者的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与和谐发展。
利用不同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信息分享,可以降低社会管理在减贫政策创新方面的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减少金融等扶贫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同扶贫主体的积极作用,可以使政府扶贫、企业扶贫、国际扶贫、对口扶贫等方式实行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尤其是利用社会扶贫、民间组织扶贫的扩散效应和示范作用,拓展扶贫资源渠道,营造对反贫困战略的最广泛的社会参与环境。其中,政府侧重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公共产品供给(生产类、生活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减贫政策增加生计资源的供给,在相关制度的包容性创新中应关注的问题包括:政府在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边界如何界定?如何发挥政府在引导贫困人口自我能力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实现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
对于社区组织而言,各类企业应承担社会公民责任,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社区减贫开发实践,比如提供就业机会、职业培训、教育捐助等。NGO可以在开发资金筹集配置、减贫项目的示范指导方面提供参考
3.侧重生计资源与可行能力的匹配,提高可持续生计方式的减贫效应
生计策略作为动态的变化过程,应优化其设计以便可持续地帮助贫困人口扩大自主选择的机会,应对不断出现的变化,从而提高贫困群体生计改善策略的灵活性成为了包容性创新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改善其人力素质是形成可持续生计方式的必然选择。
首先,应注重转变贫困人口的减贫观念,增强其脱贫致富信心。引入市场机制,让贫困人口亲身体验知识的重要性,在自然资源逐步转化为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过程中,通过参与市场分工获得利益,改变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和原有的生活方式,通过观念层面的开发使贫困人口逐步适应社会的转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