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从总量分析角度探索再生产过程中财政和信贷这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反作用于再生产的规律。把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归结为货币流通问题——综合平衡的中心任务是控制货币供给,以协调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与宏观均衡理论衔接起来。虽然在当时的学术背景下,全书没有出现“宏观”等字样。该专著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并按系统论的要求,建立了关于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分析方法系统,设计了理论分析模型。对任何分析和推导所做出的论断,均以在中国曾经发生的或者就是现存的事实为支撑,因此奠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理论的基础。
黄达教授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以及据此构建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如武汉大学曾启贤教授(已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发表长篇书评:这《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立足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传统的理论概念和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在适当继承原有的理论概念与提出新看法时,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阐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建立宏观经济控制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教授盛赞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基于对中国经济、金融和财政运行的透彻理解与深厚涵养,将中国经济工作组织者及理论探索者们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各种关于经济运行宏观平衡的思想和做法系统化与理论化”,“从而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增添了中国的经验”。
该理论的最大特色是对任何分析和推导所做出的论断,均以在中国曾经发生的或者就是现存的事实为支撑,因此奠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理论的基础。1984年出版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被誉为“对计划经济中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的最后总结”。“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以及欧美各国的宏观应对策略及其效果表明,该理论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诸多财政金融问题以及经济的平稳有效增长具有深刻的解释力与政策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如何进一步把握经济均衡亦具重要借鉴价值。
在《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之后,黄达教授一方面沿着货币供求问题探索,成果有1990~1993年作为项目主持人主编的《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另一方面则较多地注意货币政策问题,成果有1997年和1999年出版的《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及其修订版。1995年发表在《经济研究》的《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一文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