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指向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6127
  • 作      者:
    徐国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越趋深化、细化的社会分工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一方面,它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深刻阐明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分工”论断的科学内涵,并根据中国实际需要而挖掘其当代价值;另一方面,它还需要我们从实践上对社会分工的历史进程作出深入的总结和反思。《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指向的研究》从当前社会分工的实际出发,结合有关史料、史实着重对社会分工的历史进程,社会分工的本质、类型和根源,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分工演化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内涵与实现过程等做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分工关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利益关系、分工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等命题,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工的内涵、构建原则和路径等方面内容作了一些较为具体的论证。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国民,男,1972-,安徽南陵人,200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度上海市“阳光学者”获得者。现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先后于《求实》、《求索》、《兰州学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上海市教委课题1项、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重点课题1项、华东理工大学校级课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指向的研究》依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分工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对社会分工的历史进程,社会分工的本质、类型和根源,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分工演化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内涵与实现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分工等方面内容层层深入地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求深化人们对社会分工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指向的研究》认为,社会分工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分工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劳动细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社会分工的更替。前者是社会分工与生产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客观趋势,后者是社会分工在不同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下的阶段表征。因此,社会分工既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直接体现。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分工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而人类的劳动也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劳动,因此,社会分工必然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分配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方面,生产的对象决定了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另一方面,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结果又反过来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交换、消费适应于生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交换与消费对生产的发展也会起不同程度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可见,只要生产的对象仍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那么,人类的消费需要反过来也会决定人的生产,它们之间互为影响。狭义的生产关系特指直接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产品如何分配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产品如何分配。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生产资料的一定占有方式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特定结合方式,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
展开
目录
内容摘要
导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社会分工的概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
第一节 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的演变
一、自然分工
二、早期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分工
一、工场手工业分工
二、机器大工业分工
三、自动化工厂分工
四、国际分工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分工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

第二章 社会分工的本质、类型及其根源
第一节 社会分工的本质
一、社会分工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
二、社会分工是生产方式的直接体现
三、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
第二节 社会分工的基本类型
一、生产性分工与社会性分工
二、自然分工、自发分工与自觉分工
三、生产劳动分工与非生产劳动分工
四、社会内部分工与工厂内部分工
五、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
六、有效分工与无效分工
第三节 社会分工产生的根源
一、内在根源:需要的多样性与自身劳动
能力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相对剩余劳动产生
三、推动因素:交换及其发展

第三章 社会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社会分工与生产力
一、社会分工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社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自发分工必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力
第二节 社会分工与生产关系
一、社会分工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
二、社会分工与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交织在一起
三、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分工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 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分工是人的发展推动因素
三、自发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第四章 社会分工演化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生产性分工不断趋向细化、分化
一、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
二、生产性分工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生产性分工细化和分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第二节 社会性分工必然趋向灭亡
一、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求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社会性分工阻碍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发展
三、社会性分工的消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科学合理分工是人类的理性追求
一、科学合理分工的基本含义
……
第五章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内涵与实现过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分工
结束语:走向自觉的社会分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