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生产力经济学导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47830
  • 作      者:
    曾尔曼,王茤祥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曾尔曼,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法定代表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教育经历1992年,厦门大学理学学士1998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硕士2001年,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高分子专业)2001年,获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NSF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管理;马克思经济学;分子纳米技术。

  王芗祥,北京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常务副部长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教育经历1992年,北京大学理学学士2008年,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生产力经济学导引》讲述了经济增长就意味着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带动企业(产业)利润率递增,最终达到(卡尔多)稳态。这时,资本周转率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利润率不变,工资率增速不变,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变。
展开
精彩书摘
  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
  现代失业理论主要包括:由经济周期引起的周期性失业,与谋求满意度更高的岗位相联系的摩擦性失业,以及由于分工的发展,代表着先进技术的大规模机器的运用,使得劳动力被解雇的结构性失业。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相关的研究大体反映出两种思路:一方面,是秉承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直接分析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着眼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岗位的影响机理;另一方面,是延续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形式分析,从经济内生增长的角度,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拉动就业的间接实现机制。
  1  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
  从斯密到马歇尔,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许多学者和经济学家都看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劳动生产率是由于劳动分工的水平和规模变化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发明引起的,而新机器和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分工发展。
  作为古典主流经济学主体的斯密定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分工和专业化则是一个经济组织问题;分工决定于市场的大小,投资是提高迂回生产过程中分工水平的工具,分工能通过市场来协调,看不见的手的功能是协调分工网络。亚当·斯密从劳动分工人手论述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认为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并免除了工作间的转移时间的损失,分工有益于工具改进和机器发明,从而简化劳动。
  阿伦·杨格(1928)指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大规模生产的概念忽视了分工经济的现象,累进的行业分工和专业化才是递增报酬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如果缺乏足够高水平的分工和足够大的相关市场,不仅新技术不能发明,即便被发明了,在商业上也不能被大范围地推广。杨格认为,分工的最大特点是迂回生产方式,迂回生产方式的结果或表现形式就是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资本的增加不仅仅是投入的增加,而且是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即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分工是使用迂回生产方式的主要原因。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投资,用分工的自我演进也能解释人均资本的增加。杨格批评规模经济概念是误导经济学的概念。他指出递增报酬并不是由工厂或产业部门的规模产生,而是由专业化和分工产生。他用三个概念来描述分工: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间接生产链条的长度,此链条上每个环节中的产品种类数。技术进步是劳动分工演进过程的表面现象。劳动分工的最大特点是所谓迂回生产方式。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在初始生产要素和最终消费之间,插入愈来愈多、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工具、半成品、知识的专业生产部门,使分工愈来愈精细;人们越来越依赖购买生产工具、半成品而不是使用自己生产的工具(或不用工具的手工劳动)。表面上,这就表现为人均资本的增加。所以,所谓人均资本的增加,不但是投资的增加及技术进步,而且是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即分工的发展。由于分工中,消费先于生产,所以发展分工需要投资。投资不仅是购买先进的机器,而且是创造发达的分工组织机构。
  ……
展开
目录
马克思生产函数理论
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本质
马克思经济增长路径
内生技术进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求解索洛余值: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的政治经济学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诠释
技术进步与就业增
利润率变动的数理分析
官产学研合作的纳什均衡
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技术进步路径
大力发展厦门民营科技兴建民营科技园之设想
促进厦门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刍议
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型企业发展简述
我国科技型企业利税禀赋浅析
技术进步率的实证分析模型
转型问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