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际贸易体系治理对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意义深远
作为10多年来深受贸易歧视性措施损害的出口大国,中国的基本立场一直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问题政治化,并支持多边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后续影响,对全球贸易的打击颇为深重,而中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2001年到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间,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02项,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全球超过30%的反倾销和美国一半的贸易调查都是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救济措施随着“占领华尔街”和欧债危机尚无明显回落趋势,而具有竞争关系的一些新兴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也越来越针对中国。金砖4国的其他成员的贸易保护趋势也应当引起中国警惕。尽管这些国家因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趋向拓展的新市场,但其竞争政策的波动、文化上的敌意和合作伙伴水平的参差不齐,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过去的贸易摩擦主要是针对某个产品,是小范围的摩擦。后来,逐渐发展到产业与产业间的摩擦。近些年,欧美对中国的责难更多集中于知识产权保护、汇率制度、外资企业投资环境等制度层面的问题,和政府补贴、国有企业等体制性的问题,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冲突会更加激烈,战略性会更强,将涉及更高层面的问题。
在此种情势之下,参与国际贸易领域的全球治理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就凸显特殊的意义。2010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加强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性和效率,以及如何约束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这部分的条款修改,包括欧盟反倾销中的归零做法、美国双反做法等,均可以要求在多边条约中加以限制和禁止。这些变化对于中国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特别是反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支持和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平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中国未来国际贸易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选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