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创新体制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49538
  • 作      者:
    邓久根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演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历史创新体制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比较创新体制和历史创新体制的方法论,以三个发达国家在赶超时期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并各选取一个当时的主导产业说明,做到史论结合。《中国演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历史创新体制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部分,说明研究意义与文献述评;第二章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第三章阐述国家创新体系的早期探索。第四章至第六章是主体部分,选取历史上当之无愧的优胜者——英国、美国、德国,阐述它们在赶超时期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第七章为本书的结论部分。首先提炼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经验,然后指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软肋并提出了棚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演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历史创新体制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适合政府的各级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的相关人员,高校、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学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科技研发人员及社会大众阅读与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由于综合国力竞争的主体是国家,其实质是国家总体实力的较量,竞争是在从企业到区域(或产业)再到国家的多个层次上展开的。各个层级的竞争方式不同,因而企业虽然是微观创新的主体,但却负担不起系统整合的作用。必须更加重视政府的引导功能、系统整合功能和作为宏观创新主体的功能,这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完整要义。英美崛起、德日持续不懈的百年赶超,其核心就是国家创新之争。一、学术意义
  首先,随着演化经济学发展形成燎原之势,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倾向于使用演化经济学方法论。问题是演化经济学也处于成长中,没有形成一种共同的学术研究方法。缺乏具体的方法论,即缺乏标志性的方法论或者批评主流经济学方法论多于自身方法论的建设。一方面无法统一演化经济学的各个学派,另一方面,容易受到主流经济学的攻击。
  霍奇逊1993年曾按照“系统发生论”和“个体发生论”,以本体论、方法论和隐喻这三个标准对使用演化方法的经济学家进行分类。他认为“接纳新事象、反对还原论(novelty embracing,antireductionism)”,即NEAR才是演化经济学。“与霍奇逊对演化经济学严格划界的做法相反,维诺曼认为,演化经济学不应限制聚集在其旗帜下的经济学流派的数目,他反对把演化经济学看做是与新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任何东西相对抗的看法”(贾根良,2002),甚至认为演化经济学不应排除新古典经济学。贾根良(2009)则用“是否能处理新奇”的单一标准来界定演化经济学,否定了所谓“新古典演化经济学”的提法,为演化经济学以“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奠定基础。可见重新梳理和统一演化经济学方法论是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本书的比较与历史创新体制,既是演化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总括——国家创新体系,同时又是演化经济学方法论的建设(王晓蓉,2006)。
  ……
展开
目录
丛书序
丛书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导论:创新与国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五节 文献述评

第二章 比较与历史创新体制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架构
第一节 演化经济学方法论与演化博弈论的比较
第二节 历史与比较创新体制的学术特征
第三节 历史与比较创新体制视角下的创新型国家研究框架

第三章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早期探索:重商主义
第一节 创新型国家概念界定及其主要动力
第二节 哲学宗教格式塔转换
第三节 重商主义:国家创新体系创立者
第四节 塞拉: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第一人

第四章 英国体系的盛与衰
第一节 英国的国家创新战略
第二节 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的领先市场建设
第三节 自由贸易是催生工业革命还是相反
第四节 特许公司推动英国走向世界
第五节 英国创新体系的衰落

第五章 美国体系与美国经济的跨越性发展
第一节 美国学派:美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两次英美战争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起点
第三节 国内经济大循环——培育国内市场规模
第四节 闭关锁国为什么还能技术领先
第五节 排斥FDI,避免冲击国内产业
第六节 农业创新体系

第六章 德国复兴的国民体系
第一节 德国经济学中的国家体系传统
第二节 德国统一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并行
第三节 铁路连着你和我——创新体制的国家“联合”
第四节 国兴科教
第五节 有机化学工业:协同创新的一个例子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三个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经验总结
第二节 鉴古知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