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一个基石是,有效的第一次打击可以迅速、廉价和成功地终结战争;国家因而会用大量资源去支持第一次打击。第二,由于进攻性学说意味着进攻性行动被认为优于防御性行动,各国会对他国军事能力的上升有巨大的受威胁感,并针对这些能力的上升作出十分强烈的反应。
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说明了两大强国的进攻性学说如何影响彼此间的感受和各自的军事准备。每方都把对方的军事学说解读为进攻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每方都在模仿对方。12两国都趋于扩充针对对方的攻击能力,两国都将大量资源用于军事竞争。
对于苏联军事学说的进攻性特征,西方的当前观点众所周知。13苏联战略火箭军的学说确实看来旨在解除美国的武装。我们认为自己的学说作为威慑性学说与苏联的学说可能没有任何关系。不过,细心观察美国军事力量的人士一致认为,战略空军司令部一直将敌方核力量作为打击目标,并将它们大量地作为打击目标。
而且,美国常常力求部署足以在苏联的第一次打击后完成“反力量”任务的力量。毫无疑问,在苏联人看来,这种高保险是为了获得针对他们的高度可靠和旨在解除武装的第一次打击能力。实际上,尽管难以把真实的恐惧与宣传区分开来,但苏联元帅v.D.索科洛夫斯基(v.D.Sokolovsky)所著的《军事战略》仍把进攻倾向归咎于美国,而我们已将其与苏联的学说相提并论。
幸运的是,尽管两个超级大国都持有进攻性学说,但每方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它用于第二次打击的报复性力量,使对方难以通过最佳手段获得赢得战争的能力。但是,相互奉行进攻性学说的假设性后果已经显现。按核弹头的数量衡量,苏联和美国的战略核武库都已明显扩充。在过去10年中,美国的核弹头数量翻了一倍,达到了8000至10000枚。苏联也达到了类似规模。
在评估对方军事开支的威胁程度时,每方看似都作出了过于保险的回应。按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衡量,苏联和美国的军事开支长期以来都很高。在过去15年中,苏联将国民生产总值的11%-14%用于国防。17美国的开支在朝鲜战争高峰期升至了国民生产总值的近15%,但在20世纪50年代的均值是10%左右。当然,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苏联的高很多。近年来,美国的军事开支已降至国民生产总值的6%-7%,但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两倍于苏联的规模。
可是,与进攻性学说先前的“黄金时代”即一战前相比,即便6%-7%的比例也很高。在1914年的六大强国中,只有两国用于防务的国家财富份额与今天的美国一样高。奥匈帝国用了国民收入的6.1%,俄国是6.3%。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数字都在3%-5%之间。18尽管如此,当时的军事开支已被认为很高,并且确实比1870年的军事开支规模有了大幅增长——这一增长可部分归因于进攻性学说的恶劣影响。
对于军备竞赛行为,防御性学说会有着不同影响么?防御性和威慑性学说的影响应与进攻性学说相左。20防御性和威慑性学说使维持现状国家和侵略性国家可被清晰区分。它们可能预示着更漫长的战争和更多的动员时间,因此当下保持较少军队即可。人们相信,庞大的军事力量不会明显提高获得迅速而廉价的胜利的可能性。最后,由于防御性学说的一个固有认识是,防御或惩罚比进攻更廉价,维持现状的国家可以通过较小幅度的自我强化来应对侵略者的军备扩张。21如果所有国家都奉行防御性或威慑性学说,结果应该是军事开支趋于下降。尽管严格奉行防御性学说的强国之间进行军备竞赛的例证寥寥,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数据支持这样的一般性论点:奉行进攻性学说的各国与奉行防御性学说的各国趋于在不同的烈度下竞争(表1.1)。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