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工犯罪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9852
  • 作      者:
    王春林,冷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春林,男,江苏盐城人,法学硕士,江苏大学副教授,刑法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教育法、社会保障法;曾在CSSCl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独著或合著四部,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二项、市厅级课题四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犯罪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人才多,成果突出,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在中国政法大学求学期间,罗大华教授、魏克家教授、王牧教授、王平教授、王顺安教授、张凌教授、赖修桂教授、曲新久教授、阮齐林教授、薛瑞林教授等人的学术观点对我影响颇大,促使我长期关注犯罪学领域相关问题,这对我研究农民Z-犯罪问题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为此,对培养我的母校、对母校的老师深表感谢!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与国外农民工关糸
  任何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转换过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人IZl、农民向工人转化的过程。西方社会与中国一样,都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过大量的农民劳动力,也就是我们称呼的“农民工”大规模地离开自己的原先居住地进入城市的现象。在这种流动进程中,西方社会对于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诸多做法值得肯定,特别是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工人身份认定以及权益保障方面的一些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在西方社会,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其身份由农民直接转化为产业工人,并没有产生“农民工”这样的身份群体,可以说,“农民工”这个概念是世界工业化史上的新名词,其身份的特殊性在国外是不存在的。但是,了解西方社会农民劳动力的工人身份转化及权益保障,对我国“农民工”身份的重新定位是大有裨益的。作为工业革命先驱的英国,最早遇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量“农民工”需要就业的难题。英国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做法,是欧美国家的典范和榜样,其中不少历史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圈地运动开始前后,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寻找工作。起初英国对待“农民工”采取的是消极的惩罚、遣返政策,视“农民工”为流浪汉、“懒汉”。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农民工”越来越多,英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应采取疏导的方式解决“农民工,,就业,实行短期速效措施与长期稳定政策相结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农民工概述
第一节 农民工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农民工概念和特征
第三节 与相关人群关系辨析

第二章 农民工犯罪发展变化
第一节 农民工犯罪萌芽
第二节 农民工犯罪发展
第三节 农民工犯罪急剧上升

第三章 农民工犯罪主体特征
第一节 农民工犯罪主体性别特征
第二节 农民工犯罪主体年龄特征
第三节 农民工犯罪主体来源地特征
第四节 农民工共同犯罪主体特征

第四章 农民工犯罪客观方面特征
第一节 农民工犯罪时间特征
第二节 农民工犯罪地点特征
第三节 农民工犯罪流动性特征
第四节 农民工犯罪手段特征
第五节 农民工犯罪类型特征

第五章 农民工犯罪主观因素
第一节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因素
第二节 相对剥夺感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第四节 性压抑的影响
第五节 农民工犯罪心理因素

第六章 农民工犯罪客观因素
第一节 城乡二元结构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就业制度的歧视
第三节 观念上的歧视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第五节 文化>中突的影响
第六节 农民工犯罪的环境因素
第七节 管理上的失控
第八节 媒体报道的缺陷
第九节 业余文化生活单调
第十节 维权成本过高

第七章 农民工犯罪防控对策
第一节 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
第二节 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
第三节 强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第四节 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加强管理
第五节 增强媒体报道农民工的责任感
第六节 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第七节 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