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治宪法的生长:日本法律转型中的精神因素考察:the investigation on spiritual factor during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law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203484
  • 作      者:
    李丽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丽辉,云南昆明人,先后在西南政法大学获得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西南政法大学法社会学和法人类学研究中心、俄罗斯法研究中心、古典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软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和云南省翻译协会会员。学术兴趣集中于法理学、法制史。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翻译、学术文章40余篇,出版编著4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16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目前我国对日本法律研究的著作并不鲜见,但从日本法律近代化中的精神因素这一角度对日本法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却并不多见。《明治宪法的生长:日本法律转型中的精神因素考察》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即引论、名誉观:日本法律近代化的精神动力、现世主义与教育:名誉观的衍生物、等级制:日本法律近代化的社会体制、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民族性。通过各个角度的分析,作者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延续性的,现代的日本绕不开历史的日本,特别是近代的明治维新。综观日本的发展史,不论是它的腾飞,还是它迈向军事强国、经济大国,均肇始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的完成,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主要依赖于法律在近代的成功转型,也就是法律近代化的实现。而今日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中,在一定意义上与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少可比之处。这样,对于日本法律近代化过程的分析与探讨,势必能够为冷静地面对传统、思考自身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穗积陈重
  教育对日本法律近代化所产生的深刻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从穗积陈重的个人经历之中,人们可以看到教育对于时代和个人的影响。作为日本首批法学博士5人中的1人,穗积陈重不仅是英吉利法律学校的创立者,还担任过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长、贵族议院的议员和枢密院的议长。他的岳父是号称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弟弟穗积八束和儿子穗积重远也成为了著名的法学家,在立法和法学史上享有盛名。1874年,开成学校开设了英吉利法学科,穗积陈重等9人作为法科学生入学。1876年,他转道美国赴英国留学,在校期间深受英国实证主义法学,尤其是英国古代法制史学家梅恩(Sir Henry Maine,1822-1888)的影响。1879年毕业后他转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其研习的领域涉及法理学、民法和立法论等。1881年,穗积陈重回国后进入东京大学法学部,在日本积极传播西方的资产阶级法学观,并在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开设了法理学的课程。次年,穗积陈重升任教授兼法学部长。在此期间,他作为延期派成员参加了“民法典论争”,旧民法被否定后,他又参加了明治民法的制定。
  作为日本近代法律的主要奠基人,穗积陈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第一,创造了日文汉字“法理学”,创立了法理学这一学科。这不仅对日本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人引入西方法理学开辟了道路。中国最早的法理学的名称和内容,便来自穗积陈重等日本学者的成果。第二,倡导和传播了资产阶级法学观。他把狄骥(LoDuguit,1859-1928)等法国自由法学派法学家的理论引入了日本。第三,系统地提出了法律进化论的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法律制度,一般可以分为五大家族(法系):印度法系、支那法系(中华法系)、回回法系(伊斯兰法系)、英国法系和罗马法系(大陆法系)。第四,参与了明治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虽然当时立法委员会由伊藤博文担任总裁,穗积陈重和富井政章、梅谦次郎任会员,但其核心人物无疑是穗积陈重。在这部民法典中深深地烙下了穗积陈重关于公民权利、婚姻家庭进化的观点。他和民法典一起融入到了日本整个近代法律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研究者发现明治时期教育制度的作用在所有近代专制国家中都是相同的,专制教育限制精神自由,西方人把它称为“启蒙绝对主义”。在这样的国家之中,“……统治者们乃承认,他们的计划必须首先唤起某些民众的自发情绪和支持改革的活力。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他们将几乎处于孤立状态。
  ……
展开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名誉观:日本法律近代化的精神动力
第一节 精神因素与日本法律近代化
一、明治维新与日本法律近代化
二、精神因素在日本法律近代化中的作用
三、精神因素对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影响
第二节 名誉观与日本法律近代化
一、名誉观
二、独特的伦理价值体系
三、日本法律近代化的精神动力
第三节 对日本人名誉观的评价
一、实现名誉方式的多样性
二、实现名誉方式的光明面和阴暗面
三、名誉观的心理基础

第二章 现世主义与教育:名誉观的衍生物
第一节 名誉观的两个衍生物
第二节 现世主义与日本法律近代化
一、日本的现世主义
二、明治维新前后:现实的判断
三、现世主义对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与日本法律近代化
一、明治维新前后:重视教育
二、《教育敕语》:第二宪法
三、教育对日本近代法律的影响

第三章 等级制:日本法律近代化的社会体制
第一节 作为制度的等级制
一、历史上的等级制体制
二、近代对等级制制度的强化
三、等级制体制的特点
第二节 作为观念的等级制
一、历史上的等级制观念
二、近代对等级制观念的灌输
三、等级制观念的影响

第四章 日本法律近代化与民族特性
第一节 等级制与民族特性
一、等级制及其观念加速法律近代化
二、武士道嬗变与民族特性
第二节 等级制的社会基础
一、国家神道宗教化
二、家族制度国家化
第三节 法律与民族特性
一、法律与民族特性的关系
二、日本人民族特性的形成
三、摆脱精神困境的修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