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证据开示义务,不仅发生于诉讼中,于诉讼前亦有之。新法扩大容许申请起诉前保全证据而调查证据之范围,就确定事、物之现状,亦得声请为鉴定、勘验或保全书证,斯即示明于起诉前,当事人亦有提出、开示文书、勘验物或协助为鉴定之义务(“民诉法”第368条第1项后段、第2项)。盖以,如能使主张权利之人,于提起诉讼前即得搜集事证资料,以了解事实或物体之现状,将有助于当事人分析纷争之实际状况,进而成立调解或和解,以消弭诉讼,达到预防诉讼之目的。此外,亦得借此赋予当事人于起诉前充分搜集及整理事证资料之机会,而有助于法院于审理本案诉讼时发现真实及妥适进行诉讼,以达到审理集中化之目标(“民诉法”第368条修正理由)。易言之,当事人于起诉前已申请保全证据者,得利用法院所调查之证据及所搜集之事证数据,了解事实或物体之现状,而分析纷争之实际状况,此时,如就诉讼标的、事实、证据或其他事项达成协议(“民诉法”第376条之1第1、2项),当事人间之纷争可因此而获得解决或避免扩大。当事人将来纵使提起本案诉讼,因当事人于保全程序中已就特定事实、证据或其他事项达成协议,故于法院审理本案时,亦可减少争点,而节省法院及当事人进行诉讼所需之劳力、时间或费用,达到诉讼经济之目的(“民诉法”第376条之1增订理由)。
由上述可知,于诉讼将近或纷争已然发生之情形,当事人纵令于诉讼系属前亦应负证据上协力的义务,基于此种当事人间之特殊关系,当事人于事前(诉讼系属前)亦有证据作成、保存义务。当事人因妨碍他造使用、在诉讼前故意将证据灭失、隐匿或致碍难使用者,固构成证明妨碍,其就证据方法之保存义务存在及该证据方法于将来诉讼上之意义有认识可能性而疏未注意或认识时,亦构成过失之证明妨碍。
至于依法律规定、契约约定或习惯,当事人就特定证据负有作成、保存之义务时,即使此项义务未必与诉讼有关,而属诉讼前之实体法上义务,但如因其可归责事由而未作成或保存该证据方法,致他造在诉讼上碍难使用之情形,就该义务违反行为所致不能解明事实之诉讼状态,其于诉讼上仍应负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