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仲裁机构与仲裁协议<br /><br />第一节 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br /><br />一、讨论范围界定<br /><br />二、三种主要模式<br /><br />三、我国立法检讨<br /><br />四、结语<br /><br />第二节 仲裁机构民间化的制度困境<br /><br />一、“仲裁机构民间化”解读<br /><br />二、仲裁机构民间化的制度困境<br /><br />三、出路:几种可能性的讨论<br /><br />四、结语<br /><br />第三节 仲裁协议的成立与有效<br /><br />一、司法实践的困惑<br /><br />二、仲裁协议成立与有效要件<br /><br />三、几个特殊问题<br /><br />四、结语<br /><br />第二章 仲裁程序的基本问题<br /><br />第一节 仲裁的保密<br /><br />一、仲裁保密的法律地位<br /><br />二、仲裁保密与其他制度的关系<br /><br />三、我国立法检讨与重构<br /><br />四、结语<br /><br />第二节 仲裁的第三人<br /><br />一、“仲裁第三人”之界定<br /><br />二、两种对立观点<br /><br />三、规则解读及实践探究<br /><br />四、小结<br /><br />第三节 司法变更仲裁裁决的上诉<br /><br />一、立法现状:“一审终局”与“内部报告”制度并存<br /><br />二、观点交锋:“一审终局”还是“两审终审”<br /><br />三、本文观点及理由<br /><br />第三章 重新仲裁制度的功能与适用<br /><br />第一节 “重新仲裁”范围与功能<br /><br />一、“重新仲裁”的界定<br /><br />二、重新仲裁与相关制度的比较<br /><br />三、重新仲裁的功能定位<br /><br />第二节 重新仲裁的立法与实践<br /><br />一、主要国家的立法<br /><br />二、《示范法》<br /><br />三、我国立法及实践之检讨<br /><br />第三节 重新仲裁的微观考察<br /><br />一、几个基本问题<br /><br />二、涉外仲裁中的特殊问题<br /><br />第四章 国际商事仲裁的新发展<br /><br />第一节 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br /><br />一、公共政策的司法边界<br /><br />二、公共政策的理论厘清<br /><br />三、公共政策的司法实践<br /><br />四、我国公共政策立法与实践之反思<br /><br />第二节 外国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承认与执行<br /><br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概况<br /><br />二、挑战外国仲裁裁决执行的理由<br /><br />三、《纽约公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br /><br />四、结论:中国支持仲裁吗?<br /><br />第三节 仲裁中进行调解之仲裁员的角色困境与出路<br /><br />一、在仲裁中进行调解的意义<br /><br />二、在仲裁中进行调解之仲裁员的角色困境<br /><br />三、在仲裁中进行调解之仲裁员的角色出路<br /><br />四、小结<br /><br />附录<br /><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