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210709
  • 作      者:
    刘东平,赵信会,张光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检察理论前沿与实务文丛: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研究》作者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作者来自菏泽市检察机关,他们都具有多年从事检察业务的经历,同时又长期关注和研究法学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还有一部分作者是高校从事法学教研工作的教授和副教授,既有较精深的法学专业理论功底,又有较丰富的检察实务研究经验。由这样的作者撰写的专题研究著作理论性与操作性兼备,无疑值得一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保护公共利益的途径和方式应是多元的,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仅局限于国家机关是不够的。因为国家机关在保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对每一起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提起民事诉讼。因此,拓宽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十分必要。所以,法律规定了有关的组织,主要是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协会、妇联、残联等可以承担这一职责。赋予有关的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力,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私权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与统一。
  然而,在我国,社会组织和团体在保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我国的社会团体、组织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普遍、发达,相关的制度也不及其他国家那么完备。一方面,要成立社会团体组织,其资格登记和相关程序十分复杂。在其拥有符合法人设立的法律必备条件后,还须经过严格的、多层次的政府审批程序方能拥有合法地位。我国社会团体的注册必须有一个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为其向民政部提供担保,大部分政府部门基于承担责任的原因而不愿提供担保,这种强硬的限制性条件致使我国真正符合法律规定和规范要求的社会团体的存在数量极少。因此,我国社会团体绝大部分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培养下成立的。另~方面,作为非营利的公益法人,我国的社会团体普遍存在依赖性强、人才不足、资金缺乏来源等缺陷,加之对其法律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地位远不及西方国家高,开展活动和工作受到诸多限制等原因,致使在很多涉及公益的案件中,这些组织缺乏公益诉讼意识,不愿为他人或公共的利益提起诉讼,即使愿意,也因提起主体不适格或是因自身力量限制,所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十分有限,其成熟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过程。因此,在现阶段,社会团体在保护公共利益这一领域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远不及西方国家那样突出。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西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历史起源
二、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演变

第二章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政治基础
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宪法基础
三、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经济基础
四、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基础
五、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法文化基础
六、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七、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实践论基础

第三章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内容及追求目标
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不同时期的理念
三、目前影响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因素
四、我国应该确立的民事检察监督理论

第四章 传统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
一、民事检察监督的存废之争
二、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
三、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
四、民事公益诉讼

第五章 民事诉讼过程中的检察监督制度
一、诉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基本问题
二、对诉中检察监督的争论及其回应
三、诉中检察监督的必要性
四、诉中检察监督的案件范围
五、诉中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

第六章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性质和必要性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理论的确立
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