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3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成果蓝皮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30359
  • 作      者:
    徐汉明[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汉明,1951年10月生,湖北省鄂州市人,经济法硕士、经济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国家检察官学院师资库入库人选。现为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国际刑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检察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法律、检察实务及产权制度创新理论研究,先后在《法学评论》、《经济评论》、《中央党校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江汉论坛》、《人民检察》等刊物发表《论死刑兴衰演进的动因及本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设置研究》、《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之完善》、《论中国农业发展的土地持有产权机制创新》、《我国洗钱犯罪的现状与刑事立法问题探讨》等论文150余篇。主要著作有:《现代物权与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研究》、《经济犯罪新论》(合著)、《刑法新罪名通论》(合编著)、《中国反洗钱立法研究》(合著)。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并具体承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主持完成全国人大反洗钱立法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反洗钱立法研究”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诉讼检察监督效力研究”、“检察一体化研究”、“完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立法建议”等6个国家级重点检察研究课题。徐汉明1951年10月出生,湖北鄂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检察业务专家。长期从事社会治理法治、检察实务及产权制度创新研究,在《管理世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法学》《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国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新论》《中国反洗钱立法研究》《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研究》等著作20余部;主持完成“网络安全立法”“司法管理体制”“诉讼检察监督效力”“检察保障体制改革研究”等10余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重大课题;参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课题调研。
  
  徐建波,1961年出生,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现任检察日报社党委委员,人民检察杂志社社长、主编,《法学家眼中的中国法治》《刑事疑案专家精解》主编,《检察文化初论》《检察理论与实践30年》《职务犯罪研究综述》副主编。在《检察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检察》等发表百余篇文章,参与撰写《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评析》《举报工作手册》等。
  
  李勇,华永投资集团董事长,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企业发展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投融资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期间提交的各项议案,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出版《创新与实践=先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两部著作。
  
  赵信,1959年出生。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和新闻实务研究,出版《一个记者笔下的反贪报告》,主编《法治新闻传播》(双月刊)。现任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2013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成果蓝皮书》是第二次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成果总结,以2013年度中国法律制度建设、法学理论研究成果、典型法治人物与法治案例为视角,从综合报告、评估实施、成果专题、综合发展四个部分,对2013年度中国法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2013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成果蓝皮书》旨在真实呈现2013年度我国社会法治状态,揭示法治运行规律,反映法治建设最新成就,展示法学研究前沿成果,褒扬法治建设典型人物。同时对2014年度加强法治建设提出有效性建议。《2013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成果蓝皮书》对推进中国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其中组织委员会执行委员由孙丽、覃匡龙、李国明、庄永廉与张建升担任。组委会办公室成员由张建升、徐立、李和仁、罗欣、金园园、倪爱静、夏郢、张孜仪与林必恒组成。
  法治发展年度综合评估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由吉林大学教授张文显,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汉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齐文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方世荣,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甄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长江学者、《中国法学》总编张新宝,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方向,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汪习根,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谭少群,华永集团董事长李勇,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易映森,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中浩集团公司董事长孙来福,湖北中烟公司总经理彭明权,中国劲酒一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勋,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少稀,枝江酒业董事长蒋红星组成。
  单项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由检察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庄永廉担任“2013中国十大法律制度建设成就”评估项目负责人,《人民检察》编辑部主任张建升担任“2013中国十大影响力法学理论研究成果”评估项目负责人,检察日报社编委、方圆杂志社社长、主编孙丽担任“2013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人物”评估项目负责人,检察日报社编委、正义网执行总裁覃匡龙担任“2013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案例”评估项目负责人,检察日报社编委、总编室主任李国明担任“2013中国十大法治新闻”评估项目负责人。
  、项目的评估标准
  为保证评估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综合评估项目对5个单项评估项目的人选对象设置了评估标准,包括参评条件和具体标准,各评估项目入选对象应尽量符合下列标准。
  (一)“2013中国十大法律制度建设成就”评估项目
  参评条件:2013年,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对推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对弘扬法制精神产生积极作用的法律制度。
  具体标准:(1)当年出台;(2)在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3)关系公民的权益,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4)对法治的发展和进步、全社会法治理念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二)“2013中国十大影响力法学理论研究成果”评估项目
  参评条件:2013年,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学著作(包括经典法学教科书)或法学专论文章,具备思想性、权威性、创新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综合报告篇
第一节 2013年度中国法治发展概览
一、良好法治环境的营造
二、科学立法的推进
三、严格执法的落实
四、公正司法的深化
五、现代法治观念的强化
六、法学理论的繁荣
第二节 2013年度中国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的设立及影响
一、2013年度中国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的发起设立
二、2013年度中国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的社会影响

第二章 评估实施篇
第一节 2013年度中国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的评估方案
一、项目的评估主体
二、项目的评估标准
第二节 2013年度中国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的评估方式
一、项目的网上公示
二、项目的专家评审

第三章 成果专题篇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十大法律制度建设成就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先行先试,破除制度桎梏
二、“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破解认定难题惩治网络谣言
三、“两高”“两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侵害
四、“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严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五、修改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反悔权
六、首部旅游法:全方位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
七、高检院公布指导性案例:对威胁民航安全犯罪亮剑
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除四种情形外裁判文书一律公开
九、社会保险费申报新规:用工30日内必须上“五险”
十、修改后公司法:降低公司设立门槛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十大影响力法学理论研究成果
一、《斑马线上的中国:法治十年观察》
二、《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宪法规制功能》
三、《社区矫正法(专家建议稿)》
四、《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
五、《现实与理想:关于中国刑事诉讼的思考》
六、《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
七、《劳动教养制度的终止与保安处分的法治化》
八、《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
九、专家《论检察》丛书
十、《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和完善》
第三节 2013年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人物
一、刘复之:政法往事的亲历者与塑造者
二、张飚:为民洗冤的检察官
三、刘协和:精神卫生立法的推动者
四、罗昌平:实名举报反腐的媒体人
五、邓正来:英年早逝的“学术个体户”
六、郭兴利:蜀道上的背篼法官
七、陈臻:“碧水蓝天”的环保倡议者
八、赖水顺:调解泯恩仇的道德模范
九、熊为义和闰怀玲:中国式“普法鸳鸯”
十、湘江守望者:保卫母亲河的环保志愿者
第四节 2013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案例
一、薄某某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
二、刘某某受贿、滥用职权案
三、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
四、海南校长带幼女开房案
五、浙江张氏叔侄强奸再审无罪案
六、河北王某某强奸、故意杀人上诉案
七、湖南曾某某集资诈骗案
八、唐某诉永州市劳教委案
九、腾讯诉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案
十、华为公司诉美国IDC滥用市场地位垄断案
第五节 2013中国十大法治新闻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法治中国”正式写入党中央文件
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提出“人财物统一管理”目标
三、中央巡视组“重拳打虎”多名省部级高官落马
四、高检院五年反贪报告引起中外关注
五、劳教制度施行50余年终被废止
六、政法机关集体发声纠正防范冤假错案
七、微博直播庭审开启司法公开新时代
八、打击网络“大谣”净化网络环境
九、彻查“衡阳破坏选举案”彰显反腐决心
十、《新快报》事件重申新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

第四章 综合发展篇
第一节 2014年中国法治发展的期待和展望
一、坚持党的领导,开创法治国家建设新局面
二、推进科学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三、落实严格执法,加快法治政府主体建设
四、探索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深入
五、完善法治理念,重点突出人权保障实现
六、普及法制宣传,树立公众正确法治认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