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私法进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41858
  • 作      者:
    柳经纬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柳经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著作:《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合著,1992)、《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问题研究》(合著,2003)、《医患关系法论》(合著,2004)、《当代中国民事立法问题》(2005)、《感悟民法》(2006)、《当代中国债权立法问题研究》(2009)、《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民商法卷》(主编,2009)、《当代中国民法学的理论转型》(2010)、《房地产法制专题研究》(2011)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私法进程》采取专题形式,从立法、司法解释、公众参与、学术研究、法人制度、土地权利以及法律借鉴等方面,力图较为系统地梳理1978年以来中国私法(秩序)兴起和发展的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当代中国私法进程》认为,当代中国私法的进步无疑是显著的,私法制度的构建、私法精神的弘扬、私法理论的发展,都表现出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强大的公权力面前,私权又是脆弱的,私法的未来也是令人担忧的。私法的未来并不取决于私法制度(立法)构建得如何完善,而取决于已有的法律能否得到有效的遵守,私权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取决于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更有赖于体制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前行。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部法律是否可归属于私法,在于其是否贯彻了私法自治的精神。《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之类的公有制企业立法,之所以难以归人私法的范畴:根本上就在于缺乏私法自治的精神,尽管它们在跟大程度上还规定了企业拥有诸多的自主权(例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之所以可归人私法,在于其对私法自治精神的贯彻,尤其是经2005年修订之后。《公司法》在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公司法》对私法自治精神的贯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公司章程公司治理中具有的“宪章”地位。《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第11条)为了指导公司股东尽可能通过章程对公司的事务作出详尽的约定,《公司法》还规定了章程应当具备的基本内容(条款)(第25条、第82条),意味着股东有权通过公司章程对公司的事务事先作出明确的约定。最能体现公司章程的地位的是,《公司法》中“……由公司章程规定”、“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及“公司章程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类的条文。尤其是条文中附加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和“公司章程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样的规定,意味着章程具有排除法律规定、确定章程约定优先的意义。例如,《公司法》第4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72条前3款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则,但第4款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显然都赋予章程优先于法律的效力。
  二是健全和完善了公司会议制度。公司是法人,具有自己的意思,并具备依据自己的意思决定法律实务的自治能力。然而,公司是人和财产联合的团体,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如何实现自治,必须具备一个形成公司自己的意思的科学机制。否则,公司自治将会落空,或者沦为某些个人的专断。这个机制就是公司会议制度。从制度设计上看,《公司法》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比较,最根本的不同,除了章程的地位外,就是公司会议制度,后者没有这种制度设计。公司会议的成员来自股东(股东会的成员是股东,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由股东会产生,根本上也来自股东),公司会议实行多数决原则。
  ……
展开
目录
一、当代中国私法进程导论
二、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民事立法
三、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商事立法
四、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司法解释
五、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公众参与
六、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民法学
七、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法人制度
八、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土地权利制度
九、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与对西方私法的借鉴
十、附录:当代中国私法进程大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