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犯罪人处遇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209512
  • 作      者:
    周国强,鲁宽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国强,男,1966年1月生,江苏武进入,法律硕士,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先后在《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专著一部。主持并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一项,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一项。
  
  鲁宽,男,1973年3月生,江苏泰兴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92年7月分配到江苏司法警官学校工作,1998年3月调镇江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检员、检察员、办公室主任、反贪局副局长,2011年1月任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法学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犯罪人处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犯罪人处遇的法理分析、犯罪人处遇的法律界定、犯罪人概述、犯罪人的概念、犯罪人的犯罪危险性人格、犯罪人的分类、犯罪人处遇的含义和类型、犯罪人处遇的含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如今,处遇已经成为现代监狱学、行刑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泛指在行刑过程中,对服刑罪犯的处置及其所受的待遇。
  由于“处遇”含有“待遇”的意蕴,加之其是一个外来译词在中文表述中很少使用,所以在一些文献中,甚至某些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本中,往往将“处遇”译作“待遇”。虽然有时这样使用没有错,但在科学的意义上是不准确的。在现代汉语的语义中,“待遇”多含有权利之意,也表示如何看待或对待社会地位的意思,但是它的内容一般是单指一方主体(享有待遇者)那里的情况,而且多半带有“享有”的意思。而作为监狱学专有术语的“处遇”则不同,它的含义由两部分组成,既有施者一方所发出的处理、处置和工作、活动等内容,又有受者一方所得到的待遇的内容。而且就一般的用法而言它多指施者一方的活动。①
  作为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方式,处遇和刑罚之间的区别不太容易表述清楚。美国学者哈伯特.L.帕克认为,处遇和刑罚之间的区别存在于两个相互关联的考虑因素之中:(1)正当化目的上的区别;(2)在刑罚的情况下,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较大。首先,就正当化目的而言,刑罚主要在于对不良行为的预防以及对已被发觉的不法行为的报应,而处遇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被处遇者从中受益。它关注的焦点并不是被处遇者过去或将来的行为,而是对他进行帮助。处遇给受其影响的人所带来的益处和损害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在处遇思想中,这个矛盾结合体总是存在的。为了获得长远利益,如个人安全,有时还有残病状况的改善或者治愈,它要产生某种短期的损害,如丧失自由。处遇的正当性理由在于这样一个观点,即被处遇者是正在或者很可能会“情况好转”。虽然针对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一般都将导致处遇措施的适用,但是处遇措施的目的并非表面上的采取针对该行为的某些措施,而是为了增进犯罪者本人的福利。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犯罪人处遇的法理分析
第一节 犯罪人处遇的法律界定
一、犯罪人概述
(一)犯罪人的概念
(二)犯罪人的犯罪危险性人格
(三)犯罪人的分类
二、犯罪人处遇的含义和类型
(一)犯罪人处遇的含义
(二)犯罪人处遇的类型
第二节 犯罪人处遇的历史嬗变
一、从身体到灵魂:犯罪人处遇技术的变迁
(一)生命刑和肉体刑:权力以酷刑和公开的仪式对付肉体
(二)流放:自由与监禁的奇怪结合
(三)监禁:对罪犯灵魂的规训
二、从狱内到社区:犯罪人处遇场所的迁移
三、从被动到主动:犯罪人处遇构造的转型
(一)生活条件型构造
(二)权利义务型构造
(三)综合矫正手段型构造
第三节 犯罪人处遇的模式选择
一、基于理念选择的犯罪人处遇模式
(一)基于宗教理念的处遇模式
(二)基于文化理念的处遇模式
(三)基于教育理念的处遇模式
(四)基于医学理念的处遇模式
(五)基于政治理念的处遇模式
二、基于价值导向的犯罪人处遇模式
(一)惩罚本位模式
(二)矫正本位模式
(三)改造本位模式

第二章 犯罪人处遇的政策选择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犯罪人处遇的刑事政策选择
一、刑事政策的基本原理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解读
(二)刑事政策的结构与分类
(三)刑事政策的模式选择
二、“严打”刑事政策下的犯罪人处遇
(一)“严打”刑事政策概述
(二)“严打”刑事政策下犯罪人处遇偏向从重
(三)“严打”刑事政策下犯罪人处遇偏好监禁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犯罪人处遇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内容和意义
(二)重罪与轻罪的划分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重罪处遇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轻罪处遇
……

第三章 犯罪人的司法处遇
第四章 犯罪人的监禁处遇
第五章 犯罪人的社区处遇
第六章 特殊犯罪人群体的特别处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