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律制度的民族性之维及其变革:历史法学派的法哲学反思和启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7117
  • 作      者:
    刘文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文会,男,1977年生,求学于西南的东北人,法学博士,2003起在西南政法大学执教至今,以讲授最有意思的法理学为目标。在学术探索中,愈向西方求解,愈觉回望传统之必要,期望能够创造性地革新传统,借鉴西方的智识资源,勾勒出中国未来的正义蓝图。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南法理学博士文丛·法律制度的民族性之维及其变革:历史法学派的法哲学反思和启示》主要内容包括:从缺少健全历史观的中国当代法学研究谈起、“中国的法学”与“中国法学”两个概念的区分及其意义、对当前我国法学研究中几种思潮的反思与评估、历史法学派的诞生和发展:以问题意识为中心历史法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历史法学派的双重命运:巨大影响及迅速衰落对历史法学派的总体评价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在18~19世纪的欧洲,世界主义理想的代表是法国,德国在既羡慕又自卑的复杂心态下一直追随着法国的脚步。之后又经历了对法国的反叛,一如前述费希特等思想家的转变,在历史法学派所宣示的基本立场中,对法国的态度也变得非常明确。德国与法国的关系以及德国接下来的发展,都说明了上述文明变革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在一开始遭遇看似更有前途的方向时,激进式的努力成为一个重要取向,这种冲动会遮蔽保守性力量所发挥的反思作用,之后在逐渐看清自己和异质文化之间的真实关系状态,包括由此预期自身未来的可能命运时,便进入到对自身进行反思与调整的阶段,由此有可能由激进之一个极端转向趋于保守之另外一个极端。学者李宏图概括了这种保守主义取向在近代德国产生的基本逻辑。“从16世纪以来,落后的德意志就一直受到法国文化的影响。法国文化的入侵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严重后果,德意志民族弄丢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特性、乃至民族精神,而这又是维系民族存在与延续的重要内容。正是在法国文化的冲击下,德意志知识分子不仅表现出一种落后民族特有的痛苦情感,而且看到本民族正在因全盘接受和模仿法国文化而面临着的危机,由此,他们心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文化抗拒的心态,一再呼吁要培植起统一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在全民族的范围内取得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抗拒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德意志民族真正成为统一和强大的民族共同体。”[1]可见,历史法学派的产生和努力不过是这场重塑德意志民族性运动的一部分,成为德国近代变革过程中走向保守阶段的重要体现。当时德国的种种艰难处境,决定了历史法学派思想的部分性质,成全了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主义)指向的内容,并通过“主义”所蕴含的矫枉过正的力量,将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维度沉淀到了近代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构成中。
  ……
展开
目录
总序
未来之前——从当前中国法律人两种典型心态说起

第一章 从缺少健全历史观的中国当代法学研究谈起
第一节 “中国的法学”与“中国法学”两个概念的区分及其意义
第二节 对当前我国法学研究中几种思潮的反思与评估

第二章 历史法学派的问题意识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历史法学派的诞生和发展:以问题意识为中心
第二节 历史法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三节 历史法学派的双重命运:巨大影响及迅速衰落
第四节 对历史法学派的总体评价

第三章 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维度及其变革的基本逻辑初探
第一节 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维度在历史中生成
第二节 法律制度民族性维度变革的基本逻辑

第四章 当代中国历史法学研究的基本纲领:也说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第一节 转型中国需要具备历史法学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当代中国历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主要任务
第三节 中国法学概念的历史性建构

第五章 眼泪中的民族性:近年两个热点事件中的民族性之一瞥
第一节 彭宇的眼泪:传统公正观的又一次运作
第二节 药家鑫的眼泪:从杀人理由看行为选择的法文化心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