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90195
  • 作      者:
    陈茂同著
  • 出 版 社 :
    昆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的著作。书中记载了自原始社会禅让制到奴隶社会世卿制,到封建社会各种选官途径。介绍了选贤任能、军功晋爵、世官世禄、招贤纳上、征如辟除、察举荐举、恩荫承袭、权力赀选、计吏拜官、技艺入仕、九品中正、世家门阀以及隋唐朝以来普遍采用的科举考试制度等等。书的后半篇罗列“君权论”、“宰相论”、“将帅论”、“宦官论”、“外戚论”、“关系论”、“党争论”、“贤材论”、“荐举论”、“科举率”等十大论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种官员及与选官制度有密切关系的各种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剖析。《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录引的资料,主要来自各朝史籍文献及有关专著、朝野笔记等;同时,还吸取了古今不者、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以便于论题的深化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选贤任能制
  春秋前期政治形势的特点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在《春秋》一书记载的242年间,除去周王国以外的一百四五十个诸侯国中,吞并小国最多的是晋、楚、齐、秦以及后起于东南沿海的吴、越等大国。此外,鲁、郑、卫等中等国家也吞并了一些小国。这个时期,各诸候强国的经济已经有较大的发展,人口也在不断增长。这些诸候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强大,自然是争霸的重要条件:而正确地选任贤官能吏,也是增强政治和经济实力、富国强兵的重要措施。因此,当时各大国都很注意人才的选用,就像东方的大国——齐,在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即君位,是为齐桓公。
  桓公为争夺霸主,首先就注意选拔人才。他接受鲍叔牙的建议,从鲁国迎回管仲,而且不计射钩之仇,很亲切地和管仲交谈了三天二夜而无倦意。从谈话中,齐桓公知道管仲确实很有才能,便决定拜他为相,并诚恳地自省说:“我爱好游猎,又贪恋女色,这会影响建立霸业的。”管仲说:“其实这些都是小事。君王不能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一是不知贤能;二是知贤不能用;三是用贤而不能信任;四是贤才与小人并用。好比建造大厦不能只靠一根栋梁之材,浩瀚的大海不能只靠一条河流之水。君王如果决定要拜我为相,请同时起用五个杰出的人才!”齐桓公询问五人姓名。管仲说:“管理官吏,公平升迁,我不如公孙隰朋;管理农业,我不如宁戚,请以为大田;指挥军队,我不如王子成父,请以为大司马;明察狱讼,我不如宾须无,请以为大理;刚直不阿,犯君颜而直谏,我不如东郭牙,请以为谏臣。君王若能任用这五个人,使各居其位,我才服从您的命令,为齐国建立霸业。”齐桓公答应了管仲的请求,把他所推荐的五个人,分别拜官,使各治其事。同时,还尊管仲为仲父并通告百官:“凡国家大事,要先告诉仲父,然后再告诉寡人,重要决策由仲父裁决。”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国,管仲的政绩为天下所传颂。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到奴隶社会的世卿制
第一节 从禅让制到传子制
第二节 商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第三节 西周的宗法制
第四节 世卿与任贤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选贤任能制
第二节 士的崛起冲破了世官世禄制度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军功入仕和选贤任能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养士和客卿

第三章 两汉的察举和辟除征召
第一节 刘邦的选贤任能
第二节 察举选官制的确立
第三节 辟除
第四节 征召
第五节 汉代的其他入仕途径
一、任子制
二、赀选制
三、计吏拜官
四、以材力入官
五、以技艺入仕
第六节 汉代官吏的任用方式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第一节 曹操对选举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九品中正选官制
第三节 南朝限年察举的选官制
第四节 北朝沿袭九品中正选官制

第五章 隋——科举取士制的创立
第一节 杨坚知人善任
第二节 隋代废九品中正设分科选举制

第六章 唐——科举选官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常科
第二节 制科
第三节 投卷及其流弊
第四节 考试与录取
第五节 复试与授官
第六节 武举
第七节 其他
一、南选
二、宗室补官
三、僧道科目
第八节 滥选
附唐、五代登科一览表

第七章 宋代——科举制的完善
第一节 重文轻武——宋代的基本国策
第二节 通向科举的重要途径——宋代的学校
第三节 科举考试的革新
第四节 反复变化的取士方法
第五节 进士科的考试
一、三级考试制度
二、新进士的授职
第六节 宋代的制科诸科和武科考试
一、制科
二、词科
三、童子科
四、武举
第七节 繁官杂吏
附 宋代登科总目

第八章 辽金——科举制的沿续
附 辽金登科总目

第九章 元代——科举制的衰落时期
第一节 立学校
第二节 设科举
第三节 官吏的考核
附 元代登科表

第十章 明代——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第一节 荐举
第二节 学校
一、国子监
(一)官生与民生
(二)分堂课业
(三)监生历事
(四)监生种类
(五)贡生
(六)国子监学规
(七)明初监生的任用
二、地方学校
第三节 科举
一、乡试
二、会试
三、殿试
第四节 馆选
第五节 武学与武科
第六节 科场情弊
一、举子作弊
二、权贵操纵考官的录取
三、以皇帝的好恶决定去取
第七节 授官制度与官吏考课
一、授官制度
二、官吏考课
第八节 明代的致仕制度
第九节 整顿吏治
附 明代状元、会元、登科人数一览表

第十一章 清代——科举制度的衰亡
第一节 清初满洲贵族在政治机构中的特权地位
第二节 选官政策的改变
第三节 清代的科举考试
一、小试
(一)县试
(二)府试
(三)院试
二、乡试
(一)三场试艺
(二)整肃场规,严防奸弊
(三)试卷评阅
(四)发榜
(五)复试
(六)磨勘试卷
三、会试
四、殿试
五、朝考
六、举子劣迹
第四节 清代的其他科目
一、制科
二、武科
三、翻译科
第五节 科举制度的废止
附 清代各科状元、会元、录取人数一览表
附 清代武科三鼎甲一览表

后记
编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