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制度安排及政策选择: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102478
  • 作      者:
    刘德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与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正是这种“经济增长而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国富而民生失调”的长期发展失衡现象,才凸显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引发了理论和实务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日渐关注。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德吉,1973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现为华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同时在复旦大学985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基地做在职博士后。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分别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国民经济学硕士学位、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西方国家政治之比较》、《政治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教材。现在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制度安排及政策选择(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价值和现实基础人手,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评估。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均等的制度障碍和约束因素。最后,在比较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议。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制度安排及政策选择(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可为科研院所从事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学术参考,也可为各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非政府部门的工作者提高理论水平之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障碍与约束因素分析
  虽然从直观上看,地区经济差距以及由此引起的财政支出水平地区差异是公共服务不均等最直接的原因,但对此作进一步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教育、医疗等民生类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各种制度安排不尽合理。首先,由于政府改革滞后导致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从而使得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更多停留在理论和口头上,真正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健全财政制度难以完全确立。这不仅体现在相对滞后的财政规范化、民主化建设以及不容乐观的财政透明度方面,也体现在民生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比重的长期偏低,更体现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并不是基于公共服务公平而有效地供给角度来考虑。正因为如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在很长时间里,考虑得更多的是地方既得利益的保护,而不是如何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其次,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关,现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安排也不利于均等化的实现。一方面,具有明显外溢性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付费责任过多、过快地转移到个人,政府的付费责任偏低且地方政府的负担比例偏高,而改革后形成的对地方官员以GDP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式激励模式,使得地方政府并没有改善民生类公共服务的足够激励;另一方面,作为当前教育、医疗服务主要生产组织者的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其在继续接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同时,又利用其在原体制下积累的资源优势以及政府的公立政策优势,形成对各种新兴的民营非营利机构的垄断优势,使得能与这些事业单位相抗衡的非营利组织难以有效培育,而他们则可以在利用市场收费机制满足其创收欲望的同时,却继续维持着其垄断低效的服务供给状况。最后,由于公共服务标准和均等评估的制度缺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操作缺少了制度依据。
  (五)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比较与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他们的经济发展率先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因此,均等化的理念和具体实践也较早在这些国家产生。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性财政分权改革的浪潮直接催生了许多发达国家的财政均衡制度。虽然通过财政均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主要西方国家的共同理念,他们甚至在均等化的体制和制度背景、物质手段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共性,但由于各国在具体政治行政体制、社会价值观念、文化背景、财政制度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国家在均等化的模式选择、实现方式、均等化的程度和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安排上的共性和差异,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中央与地方职责划分明晰的体制基础之上,否则均等化会陷入“绝对平均主义”的陷阱,并影响到经济发展效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持续性要求其必须结合各国具体国情对公平与效率作出恰当权衡;虽然规范的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物质手段,但各国依然要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对均等化的具体模式、均等化范围、标准和水平等作出选择,并相应作出制度化的安排。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构建的基础分析
第一节 概念基础:公共服务、均等与制度
第二节 价值基础:公平、效率、自由、发展
第三节 现实基础:经济基础、政策基础、公共参与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评估及非均等的因素解析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构建
第二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现状评估
第三节 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因素解析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障碍与约束因素分析
第一节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及公共财政制度不健全
第二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导向不明确
第三节 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安排长期存在偏差
第四节 地方政府官员激励和治理制度的增长导向及路径依赖
第五节 公共服务标准和均等化评估存在制度缺陷

第五章 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性分析
第二节 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启示和借鉴

第六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第二节 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和均等化评估制度
第三节 推动政府转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
第四节 完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五节 改革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
第六节 强化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