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8397
  • 作      者:
    周俊华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秦、汉时期的中国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少数民族社会呈现出多种复杂的社会形态。一方面,封建中央王朝国家以武力征伐、出使招抚、羁縻统治、土司制度等手段维持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力图改变少数民族落后的社会形态,使其不断变迁;另一方面,封建中央王朝国家在承认一些少数民族固有社会形态存在的现实性的同时,把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纳入王朝国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秩序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1)勐角董土千总<br>  原沧源县勐角董地区属耿马土司管辖,清末,当地傣族“太爷”多次起兵争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廷设勐角董土千总,隶属于镇边厅,脱离了耿马宣抚司的管辖。其辖区,北与耿马土司以党坝河为界,东南至瓦河,南至勐,管理着九勐、二十五圈(为了更好地统治佤族和其他的民族,土司把辖区分为9勐25圈)。傣族居住在坝区各勐,佤族和拉祜族、彝族等居住在山区各圈。<br>  傣族土司是辖区内的最高统治者。傣族迁到沧源后,开辟了勐董、勐角、勐省等坝区,并逐渐征服了居住在周围山区的佤族,对佤族进行着直接的统治。佤族各圈的划分是在原来的农村公社基础之上而得来的。一个圈相当于一个农村公社,但此处的公社并不是原生形态的公社,而是被傣族领主所利用的次生形态。在佤族各圈当中,土司委任有“圈官”对其进行直接控制,这些圈官大多都是原来的村社或部落头人。只要佤族圈官不反抗土司的统治,一般情况下是不轻易撤换的。圈官之下再设立伙头,管理各个自然村寨。<br>  勐董土司辖区内的佤族,由于长期受到傣族的统治,虽然还保留着部分本民族的发展特点,但更多的却是和傣族人民一起形成一个社会整体,直接受傣族土司的剥削。佤族原来的头人或部落长变成傣族土司的官吏,而佤族的农民则成了土司的农奴。<br>  勐董土司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共传8代,最后一任土司为罕富民。1936年,沧源设治局设立,土司为区长,其原有的统治秩序与特权仍然维持着。1948年,岩帅佤族进攻勐董,土司的统治只限于勐懂坝区。1957年,沧源县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土司制度宣告结束。土司统治延续70年。<br>  ……
展开
目录
序<br>导言<br>一&nbsp;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的意义<br>二&nbsp;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的主要特征<br><br>第一章&nbsp;云南彝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彝族的历史文化概况<br>二&nbsp;云南彝族传统社会内部的纵向与横向制度<br>三&nbsp;云南彝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变迁<br>四&nbs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彝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变革<br><br>第二章&nbsp;云南哈尼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哈尼族的历史文化概况<br>二&nbsp;云南哈尼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变迁<br>三&nbs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哈尼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变革<br><br>第三章&nbsp;云南纳西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纳西族的历史文化概况<br>二&nbsp;古代早期社会政治生活概貌及原始氏族民主制<br>三&nbsp;云南纳西族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发展的非均衡性和多样性<br>四&nbsp;土司制度类型多样及其发展态势殊异的原因分析<br><br>第四章&nbsp;云南傈僳族、拉祜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傈僳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二&nbsp;云南拉祜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br>第五章&nbsp;云南白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白族族源概说<br>二&nbsp;白族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br>三&nbsp;秦汉以来大理白族地区的建制沿革及政治制度<br><br>第六章&nbsp;云南藏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迪庆藏族的源流、历史与文化概况<br>二&nbsp;迪庆行政建制的历史沿革以及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变迁<br>三&nbs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迪庆的行政建制<br><br>第七章&nbsp;云南景颇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景颇族的历史文化概况<br>二&nbsp;云南景颇族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功能及其变迁<br>三&nbs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景颇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变革<br><br>第八章&nbsp;云南普米族、怒族、独龙族、基诺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云南普米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怒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三&nbsp;云南独龙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四&nbsp;云南基诺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br>第九章&nbsp;云南阿昌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一&nbsp;云南阿昌族的历史文化概况<br>二&nbsp;南诏、大理国政权对阿昌族的统治<br>三&nbsp;元朝所设六路对阿昌族的统辖<br>四&nbsp;明代阿昌族地区的土司土官统治<br>五&nbsp;清代前期阿昌族地区土官土司制度的设置与变迁<br>六&nbsp;从明至近代社会统治阿昌族地区的南甸土司和户撒、腊撒土司<br>七&nbsp;民国时期的设治局建制<br>八&nbs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施行<br><br>第十章&nbsp;云南壮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第十一章&nbsp;云南傣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第十二章&nbsp;云南布依族、水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第十三章&nbsp;云南苗族、瑶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第十四章&nbsp;云南佤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第十五章&nbsp;云南德昂族、布朗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第十六章&nbsp;云南蒙古族、回族、满族的传统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